我收藏了很多书签。
说收藏,其实不符合实际:我手边的很多书签或是去博物馆参观完后,在出口处的商店购买的文化产品,或是友人赠送的小小礼物,算不得收藏。年深日久,渐渐集得多了,算是“非典型收藏”吧。
几年前曾自己做了一枚书签。秋来杏叶泛黄,一日,我偶然低头看到一片黄叶默默地躺在地上,秋日懒阳安静地照着它凋零的生命,似是最后一点安慰。我从来不曾伤春悲秋,但在这一刹那,突然于心不忍,于是弯腰拾起了黄叶。拿回家后,自觉矫情,不禁哑然失笑。但既已拾了起来,还是做点什么吧。我这人手工不好,做什么都手笨,想想,只有做书签最不为难自己。当下找出卡纸、剪刀等一应工具,捣鼓了半日,做成了一件奇奇怪怪的书签。这枚异形书签之后几年一直陪着我和我的书,不曾被扔掉。这两年读书,把它不知夹在哪本书里忘记取了,但我知道,它一直都在。
北海的朋友曾赠我一套海景风光的纸质书签,颇有特色。每一枚书签上都画着一位婉约如水的女子,身材窈窕,风姿绰约。美女们穿着的衣服由北海风景幻化而成,有的蓝如深海,有的红如三角梅,特别好看。这套书签我一直放着没有用,算是收藏了吧。去年收拾书柜,一堆书无处可放,混乱中,这套书签下落不明,不晓得是不是把它当作旧书回收了。
最近手边常用的是在碑林博物馆参观时买的一枚凤凰图样的书签。金色的镂空雕刻凤凰,站立在圆圆的签面当中,脚踩丝绦,双翅欲飞。圆形的签面下端坠着金色流苏,富贵至极。前年买回来后一直没用,懒懒地搁在抽屉里,权作纪念。这几日手边书签约好了集体逃亡似的,一个都不见,我也懒得去找,索性把这么贵气的一枚书签直接拿出来用了。书签虽多,但并非刻意收藏,于我而言,它们还是日常用物。
找不见的那几枚书签里,有一枚是去苏州旅游带回来的。好像是在拙政园附近买的。书签是金属质地,外表镀了一层银色,签头是苏州的桃花坞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吴地文化中一枝独特的艺术之花,和当地民风民俗紧密相连。桃花坞年画形成于明代中叶,清雍正、乾隆时期是其全盛期,后来传入南洋、日本和欧洲等地,日本“浮世绘”就深受它的影响。我买的这枚书签是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代表作《一团和气》。北方民间的年画里也有类似主题和风格的作品——无论生活在天南地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总是一样的。游玩拙政园那天,天气闷热无比,正是南方暑湿之天。因为体质内热,我最忍受不了这样的天气。如今园子如画的景色全然忘记,只记得当时闷热无比,又不出汗,加上游人如织,挤挤挨挨,搞得我心烦意乱。头一日的暑热入了夜倏然凉快下来,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次日,雨下得更大了些。雨中的江南温婉情更浓,暑气稍退,也更适宜出游。我在笼罩了满城的朦胧水汽中来到山塘街。雨越下越大,街上的游人也越来越多。我一路走着、一路看着,看不尽江南无限柔情似水的好风光。
行至不远处,有人招揽游船生意。这时候,雨已经渐落渐弱,我看看画舫很大,很安全,便买票上了船。船在雨中缓缓离岸,顺着水流,一路翩然而行。我推开画舫的窗户,轻风不时携了雨滴飘进窗里,落在我的脸上、身上。
那扑簌簌扎进河流怀抱里的雨滴,飘落时在水面上轻轻顿一顿自己略显沉重的身躯,荡漾起一圈轻微的涟漪。就这么看着满天雨滴如星般地洒向人间,什么都不用去想,什么都不用烦恼,这一刻,世界只有我、眼前的河流和无限广阔的天地。所谓诗意,大抵如此。耳边突然轻轻地响起苏州评弹。画舫讲解员讲解完山塘街后,在这安静的天地间再也无话可讲,便播放起评弹。船上的人本来也寥寥无几,此时更是静如禅定。世界之大,在这小小的船上,却只有评弹轻柔的女声和着从天而落的雨声,浅吟低唱。纷纷扰扰,再与我无关。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是我与诗意最近的一次相遇。
回家后,从苏州带回来的这枚年画书签,成了我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收藏了它,我便觉得自己收藏了一整个诗意的世界。
一个无思无想,只凭感觉去体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