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鑫向来心细,见杨澜不说话,也垂着头不做言语。
见状梁其明转过身,不禁笑出声:“今天叫你们过来是我个人的安排,和书院无关,我保证,不管你们在这里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不会影响在书院的学习。”
杨澜心里一动。
迎上梁其明温和的眼神,他拱了拱手,说道:“学生见识浅薄,眼界狭窄,只知道会写作会写书才能称之为文人,可是每每观察身边之事,又觉得算学也是不应落下的功课。”
梁其明本就对他感兴趣,听他这么说,追问道:“怎么说?”
“旁的学生没机会见识,只能从自身经历谈起。学生家住柳叶村,昨日归家时,才知道村里遭遇了泥石流,河堤塌陷,农田道路都被冲毁。官府差人看过之后却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治标不治本。站在坍塌的山路上的时候,我就想着要是有能力强的工匠因地制宜,重修挡灾工程,以后是不是就不会遭遇这种事了。”
杨澜这话并不是胡编的,古代没有天灾预报系统,灾后援建也不及时,一场旱涝灾害就可能使一个村庄覆灭,究其根本,除了生产力水平不够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国家并不重视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随着他的话,梁其明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像是受到了某种震撼,没想到这番话会从一个第一年来书院的学生口中听到。
杨澜话毕又一拱手:“学生口无遮拦,若是说错了什么,还请院长海涵。“
“你说的很好。”梁其明回过神,看着他的目光欣慰。
纪鑫一句话没说,跟着杨澜走出书房,整个人都是懵的,他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梁其明也没给他机会。
听杨澜说完,梁其明便把他们打发了出来,什么都没说。
“杨澜哥,你说院长此番何意?“
杨澜回头看了一眼,厨房的门紧闭,看不出里面的人在干什么,他抿抿唇:“或许,是给我们暗示。”
纪鑫还是不明白,正欲开口,之前为他们引路的小童不知何时又出现了,手中提着一个书箱:“二位师兄的东西落在里面了。”
纪鑫瞪大眼睛:“我们什么时候……”
杨澜组织了他接下来的话,将小童手中的书箱接了过来:“是我的,谢谢。”
小童朝他们点点头,很快离开了。
杨澜提着书箱走得很快,从院子里出来,才在拐角处停下,将书箱打开来,里面是两。
“算经。”纪鑫把书的名字念了出来,“难不成这是院长送给我们的?”
杨澜在路边的石块上坐下,翻开书,目录上所列的内容跟他以前学过的数学完全不同,更像是工学数学,每个案例题都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看来我猜的不错。”他喃喃道。
纪鑫疑惑道:“杨澜哥,你猜到院长为什么送书给我们了?”
杨澜动了动唇,轻声道:“本朝的科举制度怕是要变天了。”
——
时间一天天过去,宁哥儿母子两的身体渐渐好起来了,作坊重新开起来,生意又进入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