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心里叹息,敏感时刻,在外她从不论政治,只是单纯地问自己女儿的消息。
“又一个月没见,可想孩子了吧?”虞氏打趣她,“放我这儿要不放心,就领了回去。”
“阿母这么说,儿媳可真要告罪一回了。您对着自己孙女儿还不好吗?”春华抱过了孩子,心里真是想得挠心。
亲生女儿阿督是去年正月里生下的,如今是一周岁多了,十个月时候便会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地蹦出口叫她娘,如今连走路都走得很好了。
这些女儿成长的必须过程,她这个做娘的却并没有陪伴,让她想起来就心酸。
总算,隔个十天半月就来给婆婆问安,女儿还不至于不认她。
其实也不消她多说,亲子间自有种无法割舍的羁绊在。每回她从婆家回去,阿督便会大哭大闹起来,任奶妈如何哄都没用。
没到这时,她都恨不得直接抢了女儿回去,至多日子再难过些。
直到上车良久,脑海里不断的还是孩子的哭声,寸寸断肠。闭上眼,翻来覆去的都是女儿从她怀里被抱走时的模样。
到家都没回过神来,止不住想哭泣,最后却咬着牙忍下。
隔天忽然没来由地和丈夫说,“我们要再生个男孩的话,为父的给他扎只竹马吧。”
59、涧中石(一)
几乎每个女子都会有对家庭的向往。
但对国人而言;家庭幸福,事业却平淡,恰恰算不上是成功的人生。可反过来想,又实在没有人可以论证平凡人的幸福对个人的人生而言就不是种成功了。
在人类历史中有进程意义的人本思想;在中国却显然不算是个好词。
想生几个男孩,然后就像娘家的弟弟们一样,在院子里骑着竹马游戏,这样美好的愿景让春华很是向往得有着流泪的冲动。
孩子不是她想生想生就能生。
虽然上一次头胎生女儿阿督生得她去了半条命,但不得不说这年代女人不生下自己的儿子,哪怕本人能力再强悍,在夫家总站不住脚。
显然心想事成这事也并不是谁都能行的;生孩子是这样;打仗亦是这样。
曹操一路南下;沿途投降的人无数,又新得了蔡瑁、张允两人带着水师,于是孙刘当时便是占据着长江天险,也要慌神了。
这种形势大好的时候,从来站在曹操阵营里不主动说话的贾诩却亲自找上曹操。
若将赤壁之战看做整个三国史的一条分界线的话,那么赤壁前自然该称作前三国时期。
在前三国时期中,被称为“毒士”的贾诩只主动献策过两次计,一次是在吕布杀死董卓后,给李傕献计。原本董卓的残兵败将们都已经走投无路,却因听了贾诩之计,又重新杀了回去,把连环计已经胜利的王允等人砍死,一不做二不休劫持了皇帝,把持朝政。
另一次则在张绣投降后,提议对曹操进行攻击,以至于造成了宛城之战的结果。
前三国时期,毒士贾诩只主动献了两次策,就两次扭转了三国历史的走向。
直到归顺了曹操后,因降将特殊的身份,贾诩便从此装聋作哑。便是这样,遇上了大战事,曹操便是不用他谋划,也总要把已经确认的计划到他这里听参考意见。
这一回,他却是归顺后,头一次主动上前提出自己的意见。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说的很缓和,是拿了安抚百姓作引,能让一直装聋作哑的贾诩主动提议的,却显然是曹营方面已经开始显现出不妥来。〃
荀彧守在后方,郭嘉已死,唯一带在身边的贾诩,曹操却只想拿了已决定的战术到他这儿来听说好话。
就像在官渡之战时一样,曹操充分尊重这位军师的眼光,对于其他人提出的建议都要到贾诩这儿再次确认过,才执行。
但这一次,他显然没从贾诩这儿获得预期的好话。
政治上来说,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守护着天子,而袁绍却是要过黄河打过来的。赤壁之战的时候,却是天子在后方,曹操主动对他人出击。
当时的政治优势,到了孙刘的口中,言辞转变为曹操挟制着天子,曾经的优势成了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