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青竹?没有听说过。”农民想了想,“我们寨子里大部分人都姓黄,还有些姓杨和姓吴的,没听说有姓商的。”
“她不是本地人,是外面来的汉人,在你们那里定居。”
“汉人有啊,有好多做小生意的,经常换来换去的,他们姓什么我也不知道。”
好吧。从农民这里问不出,顾寒屿也就不再问了,继而欣赏着沿途的风景,越靠近侗寨,风景越美,远方的青山在云雾间隐约如黛,一层层的梯田如同山的褶皱,散发着原野的魅力。
躺在干草堆上,头枕着手望向天空,顾寒屿随手摘了一根路边的青草放在嘴里嚼着,三年了,难得有这样惬意放松的时候,要不是有事在身,他真想在这片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
穿过风雨桥,就到了侗寨,顾寒屿一个敏捷的闪身,从车上跃下,谢过农民之后,提着行李按手机导航提示往某个民宿方向走。
确如超市老板所说,侗寨里因为旅游开发,住宿餐饮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好几个小酒吧,选的民宿住宿也很便宜,一晚上只要100块。
办理好住宿,沿着木质楼梯爬上吊脚楼二楼,虽然整体都是木质结构,这里的卫生条件比镇上的小旅馆还好,房间里干净整洁,最妙的是有独立卫生间。
但是等上完厕所以后,顾寒屿才发现马桶竟然没有水,没法冲厕所,只得跑下去找老板娘,老板娘说当地限水,只有晚上马桶才会有水,白天的话尽量去楼下的公共厕所,那里有人每天打扫。
老板娘找来服务生,提着一桶水去顾寒屿房间冲厕所,顾寒屿想,这里明明经常下雨,怎么会缺水呢,明明民宿外面就是一条河。看到服务生用桶里的水冲厕所,他才醒悟,这里的自来水可能供应量不够,所以冲厕所用的都是山泉水。
房间的窗外正对着一个具有当地建筑特色的鼓楼,据说是侗寨里族人开会和祭祀的地方,而更远的地方则是壮观的连廊风雨桥,栏杆边坐着不少村民,去那里打听打听消息应该会有收获。
沿着古朴的石子路闲逛,顾寒屿把民宿附近的建筑物和地形勘察了个遍,这里所有的吊脚楼都是依山傍水而建的木屋,屋脊上覆盖灰色瓦片,木屋的外立面多呈黑褐色,显示着这里潮湿的气候。
建在河面上的风雨桥里坐着不少当地的村民,有人在做木工,有人在绣花,更多的是休息的老人,看着过来过往的游客,用外人听不懂的语言交谈。
顾寒屿抬头看着桥内的廊柱和桥顶上绘制着各色彩绘图案,有花鸟也有民间故事,都画的栩栩如生,拿手机拍了几张。
据说这种连廊风雨桥不用一个钉子,全依靠在木料上凿洞连接的榫卯结构,却能保持最稳固的支撑,顾寒屿看了一会儿,感叹着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不仅把的配合发挥到极致,还能防止风力对木头和木头之间用钉子链接造成的扭动。
和坐在边上的侗族老太太交谈,顾寒屿问她,知不知道商青竹这个人。
老太太有点耳背,听了半天也没听清,问:“什么竹?我们这里竹子很多,你说的是什么竹?”
“是一个人,汉族女人,叫商青竹,住在你们寨子里。”顾寒屿靠在她耳边说。
老太太想了想,摇头:“没听说过这种竹子,我们这里有毛金竹、淡竹、紫竹。”顾寒屿无奈,只得作罢。
边上一个抽旱烟的中年妇女咧嘴笑,“你问她还不如问我咧,她都八十多岁了,脑子早糊涂了,除了吃饭睡觉什么都不懂。”
顾寒屿笑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在县城里买的烟给中年妇女,“大娘,向您打听个人,您听说过一个叫商青竹的女人吗?从外省搬来的汉人?”
“没听说过这个人,你想打听汉人的事情,可以去那边的酒吧,那都是汉人开的。”中年妇女指了指对岸一个酒吧。
顾寒屿看过去,酒吧的名字叫情旅驿站,有点意思。
信步来到酒吧门口,发现这里大门紧闭,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要到下午才开张。
弯弯曲曲的山路拾级而上、随坡而下,他用一上午的时间,几乎走遍了整个寨子,在最大的鼓楼外遇到一群身穿民族服饰的少女,个个戴着满头的银饰穿一身刺绣花裙,非常养眼。
其中一个少女主动问顾寒屿,能不能给她当一下模特,她们都是凯里学院的学生,过来写生,顾寒屿答应了,一站就是快两个小时,学生们热情地要请他吃饭,被他婉言谢绝了。
走到一家店铺门口,顾寒屿看到一个侗族青年坐在门口刻木雕,图案精巧、雕工精致,停下脚步看了一会儿。
“小哥,刻的这是什么呀?”顾寒屿问那个侗族青年。
“刘海戏金蟾。”侗族青年的声音听起来很老实。
“跟你打听个人。”顾寒屿在侗族青年身旁的台阶上坐下,问:“听说过商青竹这个名字吗?”
青年的手停了一下,长长的眼睫毛眨了眨,很快说:“没听过。”
然而,他的微表情出卖了他,顾寒屿观察到这个细节,眉头舒展,扭头看看身后的店铺招牌。
茗竹轩,原来是一家茶叶铺。
第3章
隐居的仙女
酒吧到了晚上是游客最多、最热闹的时候,门口挑着一排红灯笼,竹栏杆和木质的桌椅板凳,灯火朦胧中氛围感十足。hr
()
span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