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此举,说不定就是为了向宣教司进言。当然,所有的意见和建议,多半与佛教在阴曹地府的利益息息相关。
对于佛教的了解,我知之甚少,除了网络上的浅薄涉猎,我对于佛经等一无所知。曾经在高中时期,闲来无事在旧书店买过一本净土宗派的《观无量寿经》。经书的内容实在是看不下去,但这部书的编纂者,在白话翻译经书之前,还对于佛教的基本概念,世界观,宗派的名目以及各派主张有罗列式地叙述。
我对于佛教的了解仅限于此。
若这三位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僧,我该如何应对。我是没有太祖一般能和高僧谈笑风生的能力,而且对于纯宗教人士我也多少有点心里发怵。对于我这样一个深受现代知识熏陶的好青年,每每遇到宗教人士,总发觉无法找到语言的共同点。
冷场是必然的。就在我沉思如何应对之时,葛忠惠却似看出了我的顾虑,提醒道:“这三个和尚虽说也是和尚,但却不是吃斋念佛的真和尚,而是类似于妖僧的存在。”
“妖僧?他们是谁?”
“薛和尚、子聪和尚、道衍和尚。”
这三个和尚,我只知道衍和尚。道衍和尚就是那个送朱棣一顶宝帽子,鼓动他反抗削藩、发动靖难之役的姚广孝。
这个人,其实名为和尚,拜的老师却是道士习应真,而学的却是阴阳术、纵横术和兵法。所谓的和尚,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表面吃在念佛,可内心嗜好杀戮。他帮助朱棣,与其说是为了荣华富贵,可在明眼人看来,就是为了一展所学。这种人天生有一种希望生于乱世的心思。他做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富贵对于他来说,就是浮云,所以才会在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谢绝诸多赏赐,功成身退。
“子聪和尚是谁?薛和尚又是谁?”
当葛忠惠一一报上他们的大名,我才恍然大悟。
子聪和尚,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元初名臣刘秉忠,他对元代政治体制的设立干系重大。
这个元初的名臣和尚与姚广孝这个元末明初的和尚还有些许的关联。
据说,姚广孝早年游览中岳嵩山之时,正好碰到了以相人极准着称的相士袁珙。袁珙就因为看了姚广孝一眼,就对他说,他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和刘秉忠一般的人物。
奇人果然是奇人。姚广孝听了这个论断,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高兴。因为对于姚广孝来说,刘秉忠就是和他一模一样的人。生于乱世,才华横溢,腹中千秋。他们都当过和尚,可又不是真和尚,而且都辅助明主,建立了一番功勋。当然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也是人头滚滚,血雨腥风。
从袁珙的话也可以看出,刘秉忠和姚广孝的共同点非常多。虽然两人差着几十年,但来到这阴曹地府,因为类似的人生经历,他们能凑到一起,我并不惊讶。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两人待在一起,必然有很多的共同话题。
可这三人中的薛怀义混在其中究竟是什么鬼?他确确实实是个百分之百的假和尚。他的和尚身份,无非是为了进宫侍奉女皇帝。对于脑袋里的东西,他是一点不擅长,我都怀疑他是不是识字。不过他有一张巧嘴,一副好皮囊,一具好身体,一根神威棒!
这种人居然也能混在礼佛院?
果然阴阳虽然不同,但相似之处还是甚多。这本来就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
这样一个实质为小货郎的男宠都能混进了礼佛院,看来礼佛院的选拔绝对也不需要面试和笔试,说不定也是一个走门路就能进的腌臜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