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来到了贵宾馆,司马懿歉然道:“给长的官宅还没有准备好,先委屈长和家人暂住贵宾馆,最多一个月,长就可以搬新家了。”
陈群笑道:“这个无妨,贵宾馆很不错,我住过,比我在邺都的府宅还好。”
这时,馆丞出来见礼,领着陈群的家人先进了贵宾馆,陈群因为要去见刘璟,暂时没有和家人进去休息,荀志也告辞回了自己家中,司马懿见已安排好陈群的家人,这才带着陈群转道未央宫。
“仲达,我走后邺都有什么消息?”陈群见身边没有其他人,这才悄悄问司马懿道。
司马懿微微笑道:“长的离去在邺都引起轩然大波,邺都朝野不安,人心思汉,曹丕力维稳也无济于事,听说曹丕紧急成立了巡风使,名字好听,其实就是暗中监视所有官员。”
陈群叹息一声,他没想到自己的离去会引来如此轩然大波,他又问道:“那魏公怎么说?”
司马懿摇摇头,“就只有魏公不知道此事,听说曹魏高官都隐瞒住了魏公。”
陈群默然无语,他明白为什么这样做,魏公的身体再经不起刺激,其实这样最好,他也不想让曹操感到失望。
两人来到了未央宫前,司马懿笑道:“长稍候片刻,我这就去禀报汉王殿下。”
。。。。
尽管长安城内是一片歌舞升平的祥和气氛,但未央宫内充满了大战前的紧张,进入建安二十四年,汉魏两国在合肥大战后签署的停战契约也就到期了,此时双方又恢复了战争状态。
更重要是,汉国在去年完全统一了南方,且经过近两年的厉兵秣马,各种物资及战备都已完成,汉国的战争状态已恢复到最佳,随时可以向魏国发动雷霆进攻,只是汉国还欠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
虽然曹操建立了魏国,完全架空了汉王朝,但他毕竟没有篡位,爵位也只是魏公,本质上还是汉臣,而大汉天刘协尚在,汉朝也没有消失,无论汉国还魏国都只是汉朝下面的藩国,刘璟和曹操也都是汉臣,也正是这一点,使刘璟还缺少一个道义上的战争借口。
虽然看起来这种借口并不重要,但如果不解决,会在历史上成为刘璟的瑕疵,也正是受这个原因的影响,汉军几次都只是试探进攻魏国,而没有实质性的进攻。
不过机会不会不来,刘璟也在耐心地等候,但战争准备却一时一刻都没有松懈。
书房观战堂内,刘璟负手站在沙盘前,久久沉思不语,他眼前的沙盘是整个天下沙盘,由七块沙盘拼成,无比巨大,占据了大堂一半的面积。
这时,一名从事上前低声道:“殿下,司马相国传来消息,陈使君已到未央宫。”
刘璟从沉思中恢复,点点头,“请他来我的书房相见。”
从事快步出去了,刘璟伸手取了一面角旗,插在建业外的长江口上,那边有他部署的一支奇兵,万事皆备,只欠东风了。
这时,从事又在门口禀报:“殿下,他们来了。”
刘璟转身向自己的书房走去,刘璟的书房其实一组建筑,有朝务主堂、议事堂、观战堂、引宾堂、秘书堂、藏书阁、观天楼等等大小十几栋建筑物组成,占地足有十亩。
刘璟平时在朝务主堂处理公务,也在那里会见相国等重要臣属,但如果是见钟繇、陈群等外臣,一般都在引宾堂内。
陈群和司马懿已经在引宾堂内等候,他一边喝茶,心中颇为紧张,这时,堂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司马懿低声提醒他道:“殿下来了!”
陈群连忙跟着司马懿站了起来,只见数十名侍卫簇拥着刘璟出现在堂下,侍卫们分列两边,刘璟快步走上堂来,司马懿和陈群连忙上前躬身见礼,“参见汉王殿下!”
“司马相国辛苦了,两位请免礼!”
刘璟和司马懿打了招呼,这才将注意力转移陈群这里,刘璟微微笑道:“陈公能顺利抵达长安,令人欣慰,我代表汉国热烈欢迎陈公及全家到来。”
陈群又深深行一礼,“复兴汉室是父亲和我的最大夙愿,今天能为汉王殿下效力,也是陈群的荣幸。”
“说得好!”
刘璟挽着陈群笑道:“请坐下,我们慢慢谈。”
人坐了下来,刘璟又笑道:“当年我与陈公谈及律法,对陈公的九中正颇有兴趣,不知陈公是否还在魏国推行此制?”
陈群有些愕然,他记得很清楚,当年刘璟可是坚决反对九中正制,而且从他几次科举中无论门第,唯才是举来看,他的做法也是和自己的九中正制背道而驰,现在怎么又感兴趣了。
他心中不解,只得小心翼翼道:“魏公本来就不赞成九中正,尤其他这两年推行出丁令,打压世家,九中正就没有再提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