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含量达到99%时,在法律上就可以称为足金了;而千足金就是100%的纯金,但是要真的使得黄金含量达到100%很困难。
第二章 黄金的历史(1)
一、黄金历史上的货币地位
公元前三千年以前,黄金在古国埃及第一次被人类所认知。从此以后就与人类的发展形影不离的交织在一起。黄金凭借其耀眼的光彩,成为各国统治者用于装饰的首选之材料。
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逐渐离开自给自足的年代,迈向商品经济时代。在人类需要钱币来做为交易的媒介,以使买卖进行的更加简便的时候,黄金自然成为了最优的选择。公元前七百年见,小亚细亚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黄金与白银合金制成的钱币,被称为琥珀金。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公元前600年,在小亚细亚的利迪亚王国首先被铸造出来。随后,在公元前约50年,西欧的罗马帝国就发行了一种Anreus的金币,在金币上还刻有凯撒大地的肖像。当罗马帝国国势日渐衰落的时候,也就是在公元400年间,当罗马人放弃英伦三岛大不列颠的统治时,他们也顺手把岛上的金币统统掠走,结果导致人民各个货币不足,商品价格大跌造成经济混乱。
公元1066年,诺曼底民族征服了英伦三岛,他们除了政治上拥有政权以外,还对英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例如创造了英镑、先令、便士等货币单位制度,还建立了以金属为货币本位的制度。那时,一英镑就可以兑换一英镑的纯银。这银本位制度在1377年,才被复本位制度所取代。在复本位制度底下,货币的后盾除了白银以外,也同时采用黄金作为通货的本位。在复本位制度沿用了好几年之后,英国皇室又决定用金本位制度。1717年,英格兰银行正式定名盎司士的黄金价格是3英镑17先令便士。实行了金本位制度以后,英国的物价指数均明显的维持着低幅度的波动,金本位制度稳定物价和经济的功能也得到了证明。
自从英国采用金本位之以来,美国和欧洲的国家也都争相仿效。美国在1792年,已采用复本为制度,规定美元即可换取一盎司的黄金,但是这并没有引发任何的黄金热潮。直到1848年的某一天,一名叫约翰马歇而的年轻木匠,在今日的加洲境内建造锯木厂的时候,不经意的发现了金箔片,由而引发了西部淘金热。这也使曾经荒凉的西部,迅速的发展起来。
1、为什么要采用金本位制呢?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易通常是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来完成的。具体一点来讲,就是假如我有一袋小麦,你做了一把斧头,您和我都同意以我的小麦来交换你的斧头,这样交易就成功了。但是假如我需要你的斧头,而你需要的是一只鸡,即使我希望交换可以成功,可你却不愿意和我交换,这样交易就无法进行了。
人类逐渐的发现,假如利用一种媒介来取代实物的交易,就会解决交换的弊端。人们最开始选择了贝壳。随着交换的不断进行,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足值的,并且不被腐蚀、不会生锈和变质的物质来充当这一角色,黄金自然成为首选。
黄金是适合充当货币的物质,因为它的化学性质稳定,而且还能够与其他的金属进行化合,且化合后的产品的性质也比较的稳定。黄金由于其价值较高,产量稀少,铸造困难,而且成本很高,这些都使得黄金的价格十分的稳定,是充当货币这一角色的首选。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黄金的价值都得到了肯定。
随着世界各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和民间对货币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但是黄金的年产量却远远追不上需求的增加,这也就大大的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假如不解决这一问题就会重新回到物物交换的年代。因此,在1816年,英国率先发行了纸币,并推向民间。纸币的出现可以舒缓因黄金不足而造成的货币短缺的状况,但是乱发和乱印纸币的问题却影响着大众对于纸币的信心。因此政府订下制度,银行发行的纸币,需要维持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国家不能发行超过所拥有黄金总值的银纸。由于持有银纸便可以向政府库房兑换黄金,官方以黄金来保证纸币的流通和价值。这就是所谓的“金本位制”。
第二章 黄金的历史(2)
金本位制除了对国民的一种偿付保证以外,也是保证国际偿付的公正方法。假如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过多,但是民间的资产并没有这么多的话,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金本位制作为一个划时代的货币制度,对国际而言均具有约束力,以免任何国家滥发纸币,自食其果。
早在1717年,爱锡纽顿爵士就以其个人的经济实力建立起黄金的兑换价,为金本位制奠定了基础。1816年,英国制订了黄金法,开始了金本位制的历史。在1870年以后,欧洲各大国也开始树立起来了自己的金本位制度,规定了国家货币兑换黄金的价格。19世纪末,欧洲与全球的许多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度,各国的货币回家都是从各国的黄金兑换汇率折算而成的。
2、金本位制的特点
一个地区的金本位制度,必须具有以下的六点特质,才能算是完备的,该国的货币才算是真正的全球通行的货币。
1、 只要将纸币带到国家的中央银行就可以兑换等值的黄金。
2、 黄金的重量和成色与各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是国家确定的。
3、 黄金的价格由法律所规定,固定在一个既定的价格。
4、 黄金的进口和出口并不受到任何的限制,进出口完全自由开放。
5、 国家所发行铸造的金币和金条储备,虽然是官方所铸,但是可以自由的熔化以作他用。
6、 各个国家的货币可以根据兑换黄机的比率,订出一个合理而公平的汇价。并在这一汇价的基础上可以与他国的货币进行自由兑换。
如果各个国家的金本位制度都恪守上述的原则,国与国之间的收支就可以有一定的制衡作用。因此,每一个国家的货币,均是以等值的黄金作为后盾的。,若此国的贸易收支出现盈余,意味着大量的黄金从他国滚滚而来。这也会使得货币发行量大增,国家的黄金存量增加,尽而使社会上的各项消费和需求大为增加。需求的增加会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国家的出口;在出口的不利的情况下,国家为了使国际收支盈余的局面缓和,就会实行平衡赤字的状态,促使黄金外流。与此相反,如果国家的收支帐出现赤字,黄金外流使支援货币流用的黄金数量减少,货币发行量亦随之下降,带动物价的下降。此种情况又有利与国家贸易的出口,可令黄金回流到该国。
3、金本位制度的起起落落
正是因为每一个国家都要求有自己独立的金融政策,金本位制度自然就对各个国家财政金融部门构成了过大的约束。比如说,假如一个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货币的需求较大。可是黄金在这一国家的存量却相对的较少,不能够配合货币的需求。这就不得不通过滥发货币来进行弥补。这样必然会使得货币的“含金量”降低。
在1914年欧洲战争爆发期间,由于战乱的关系,许多人都抢购宝物防身,导致物价飞涨,但是货币的供应本身因为受黄金存量所左右,并未能作出配合。从而导致有一些国家放弃有金储存才印银纸的政策,大量的发行钞票以应当前的需要。这也使得金本位制度所发挥的功能完全的失效了。
欧洲战争过后,世界经济极其不景气。为了改善各个国家之间的收支平衡,除了将自己国家钞票的面值增加以达到货币贬值的目的以外,还实行对资金的管制。再加上一段时期以后的世界经济大恐慌,黄金兑换货币的政策,亦渐寿终正寝。不过,到了1941年,全球性的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金本位制度宣告完全崩溃。
1944年7月,世界各过主要国家为了整顿国际性的金融紊乱状况,各国在美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达成协议,重新制订黄金兑换制度,并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会。国际货币基金会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各国会员国跨越国际收支的难关,并负责使各国的汇率保持稳定。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条款规定,各个成员国家的货币都必须以黄金作为基础,美圆可以以固定的汇率兑换成黄金,而其他的会员国可以以黄金或者美圆作为其货币的后盾。也就是说,除了黄金以外美圆也可以作为储备的一种。而美圆则把黄金兑换率定位官价每35美圆一盎司,也就是说只要拿着35美圆就可以到美国的中央银行兑换一盎司的黄金,这就是黄金兑换制的基本内容。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黄金的历史(3)
虽然各国的汇价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