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继位诏书写道:“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威倾中外,中宗孝宣皇帝,搜扬俊义,多士盈朝。”
拓土攘夷拓的是谁,攘的是谁?自然是他的祖宗了……
相比满大街的明代建筑,五代、宋元的建筑更能给人一种新鲜感。朱祁镇仔细摩挲着这些古建,古柱,古砖,古碑,心中十分感慨。
跟随朱祁镇来的人,要么生长在远东山林,要么生长在草原大漠,在村中长大的李守仁、赵构,已经算是对木构建筑较为了解的人了。
幽静深邃的环境,古意盎然的木构,让所有人如痴如醉。
这里除了建筑,还有一些唐宋、五代的造像。
其中有泥塑,有铜像,有石像。
鎏金铜像大多随内迁回到了大陆,泥塑与石像不好移动,孤悬海外的寺院又躲过了三武一宗,因此古代造像还是很多。
朱祁镇对艺术方面了解不多,只能透过石像,依稀看出犍陀罗艺术与汉文化的融合,而那些惟妙惟肖的泥塑,让他想到了平遥镇国寺,想到了敦煌莫高窟。
“大师,不知这里可有真正的唐构?”
良久之后,朱祁镇施了一礼,向老僧问道。
“有的,施主。”
老僧双手合十,说道:“此去不远的紫竹林,有一座真正的唐代寺院。”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日本国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观世音菩萨像回国,船在舟山受阻,因此留下佛像。”
老僧悠悠说道:“这就是‘不肯去观音院’的由来。”
说罢,老僧引路,穿过丛林中满是青苔的阶梯,又穿过层层竹林,最终来到了一处僻静院落。
“施主,洪武年间,张家在诏令下内迁,眼下院内并无僧俗二众。”
这处院落非常清幽,面积却并不大。朱祁镇仔细打量这里的建筑,可能与佛光寺大殿尺寸差不多,单檐庑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从建筑规模上看并不算大。
不过,当朱祁镇注视着这座红柱掉皮、屋顶长草的大殿时,恢弘大气又饱经沧桑的大唐气息,顿时浓郁了起来。
吱吱呀呀的殿门被推开,走入殿中,映入眼前的是一座巨大的佛坛,上面的塑像已不在。老僧提示已经在洪武年间被请回了大陆。
大殿两侧,则是二十余尊泥塑,泥塑色彩依旧饱满,只是身上都堆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大殿四壁,则是壁画,朱祁镇对这些并不了解,只是觉得从视觉效果看,不亚于山西芮城永乐宫。
“如此奇珍,岂能暴殄天物?!”
看着眼前这一幕幕艺术珍品,朱祁镇对老僧郑重地说:
“大师,日后舟山不会再有倭寇。我会派士兵驻在普陀山岛,保护好你们,也保护好、传承好这些艺术珍品。”
“您若有什么需要,也可去舟山岛,与我的部下联系。他们将全力配合。”
接着,朱祁镇从腰间解下一块玉牌,郑重交给了老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