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彦在看了一会之后,脸上的表情便是越发有些惊喜了起来。
“呵呵,好啊,马钧。”
“做得好!”
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张彦在大致的翻看了那试验记录一番之后,便发现马钧已经很细心的将各种情况下的试验数据一一比对,同时得出了鸡鸭粪便腐熟的粪土与牛羊粪便腐熟粪土的最佳时间。
若是时候不到,未完全腐熟的粪土就很容易导致烧苗,而腐熟的时间过长,又会导致恶臭非常,且对于农民而言浪费时间,又毫无意义。
在那短短的几页纸上,马钧已经将一系列的结论总结了出来。
而更让张彦觉得满意的是,除了这些内容之外,马钧还在试验记录的最后,附上了一份自己对于这次试验的理解,以及对于后续试验方向的设想。
就好像一位教授的心得笔记对于研究生的作用一样,马钧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让这份手稿的价值变得异常珍贵了起来。
诚然,或许在试验的精细度方面,这次的试验还有着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比如要不要在追肥的时候加水?
比如在作物生长的什么时间追肥最为合适?
比如同一种肥料,在不同土质,不同作物的使用上会不会有所不同?
就好像马钧之前所说的那样,在这些方面,这份试验数据还有着不少可以精进的地方。
只是对于张彦来说,目前这些就已经完全足够了。
那些后续的试验可以交给其他资质普通一些的百姓来做,毕竟他们现在已经有了马钧对于这次试验的理解作为指导。
剩下的工作,都是一些磨时间,磨精力的事情,需要张彦长时间的投入大量人手进行细化完善。
在短期时间内,这一份数据对于张彦而言,就已经完全足够了。
无论是在哪个方面都是如此。
从农业发展角度讲,马钧此举可以说是首次系统化的整理出的肥料的生产和使用方案,虽说这其中还有着一些缺陷,但却也能够为庐江一带,甚至是整个江东的粮食生产带来非常大的进步。
按照张彦所了解到的,在东汉时期,水稻的亩产极限也不过在三百到四百汉斤左右,通过合理的种植方法,最多也就达到季亩产五百汉斤,这便是东汉时期粮食生产的极限数量。
可等到明清时期,水稻在江南一带的极限产量瞬间便从五百汉斤飙升到了八百汉斤,甚至是更高的地步。
要知道,明清可没有什么化肥之类的东西,虽说部分数据不能够代表全体,但这也能够看出,五胡乱华之后,特别是世家阶级崩塌,肥料使用等生产相关知识解禁之后,整个华夏地区的粮食产量迎来了多么巨大的进展。
除此之外,从武器方面,特别是从火药的生产制作方面来说,马钧此番一举确定下了“硝土”——也就是腐熟后的粪土的生产方法,可以说是为张彦未来大批量生产火硝,甚至是生产火药铺平了道路。
在现阶段来说,马钧可以说就是向着张彦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第二十一章科技司的成立
颇为满意的注视着自己身前的马钧,张彦发现对方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不再像是先前那般白白净净,一副足不出户的文弱书生模样,反而因为长时间和农作物打交道而变得有些强壮,皮肤也渐渐变成了健康的古铜色。
此刻,马钧则是微微昂起了头颅,显然对于张彦的夸奖极为认可,连笑容的带着一丝淡淡的骄傲。
有些感慨的注视着对方的改变,张彦稍微沉思的片刻,就轻声对着对方封赏起来。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一直是张彦对待自己手底下团队的根本态度。
就好像卫贤这次发现了有关大图书馆建造的漏洞,那张彦就赏赐了相当数量的金银那般,对于此次有了不小进展的马钧,张彦也打算进行一番封赏。
只不过对于扶风世家出身的马钧,张彦却是不打算简单的赏赐些金钱财物那样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