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三国第一强兵王羽手下都有谁 > 第18部分(第1页)

第18部分(第1页)

贾诩缓缓道:“敢问将军,若无贾诩之事,将军原定何时回返泰山?”

………【第二十四章 相识莫恨晚】………

“回泰山?”于禁大吃一惊。  他刚才插话,存的是替王羽分忧的心思。主公说话被否定,比较失面子,这种不确定的提议,当然由他说出来才更妥当。  不过这一次,他却是失声惊呼。  王家在河内的局面不算好,可主公接手之后,已经开始见起色了。  彻底收服郡兵,只是时间问题;有了这场大胜,豪强们也未必敢怎么样;即便有几个不开眼的想闹腾闹腾,主公的手腕可不是摆设,还是那句话: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  这样的大好局面,岂能说放就放?  王匡在河内是太守,有官方的名义,但若是回了泰山,就是一普通的豪强。  泰山郡的太守应劭也是名士,其名声也许比不上后来居上的王羽,但却远在王匡之上,最关键的是,应劭的同僚故旧太多了,比不怎么会做人的王匡何止强出十倍?  此外,泰山郡遍地豪强,谁的家世也不差,收服起来的难度,比河内这些可大多了,回河内,就相当于重头开始啊!  如果这位文和先生说的没错,那主公很早就有这种判断了,于禁不理解,因而惊愕。  “文和先生果然知我。”王羽却丝毫都不意外,面前这位的本事越高,就越值得高兴,他抚掌笑道:“却不知先生何以有见于此?”  “将军欺诩乎?”贾诩笑道:“河内四战之地,各方皆有图谋,将军若贪恋权职留在河内,即便能在诸侯间的勾心斗角中胜出,始终也要面对西凉铁骑的兵锋。腹背受敌,内忧外患,将军纵然勇武,亦是无法可用,不回返泰山,又待怎地?”  眼中狡黠之色一闪,贾诩接着说道:“诩先前也被将军瞒过了,对将军的作为百思不得其解,现在看来,将军只是内无忠义之心,外无敬畏之事,天生气魄,无所畏惧罢了。不过,诩之所以能窥得将军的打算,将军的战后处置才是最关键的。”  “哦?”王羽来了兴趣,“先生何出此言?”  “很简单。”  贾诩摸着下巴,笑眯眯的说道:“将军的本部兵马由于军侯率领,令行禁止,不动如山,而郡兵完全是另一派模样。其实郡兵的作为,才是常态,但见过泰山兵的表现后,若是诩还没点想法,那还真是愧对将军的看重呢。”  “郡兵多是拖家带口,世居河内,将军对其放任自流,自是无意于河内。此外……”贾诩想了想,又补充道:“将军或许还想借着双方的对比,激起有志向,且无家世拖累者的想法,趁机将他们甄选出来,重新整编入伍。”  “实瞒不过先生,羽确有此意。”王羽脸上笑意更浓。  从本心讲,贾诩就是最适合他的谋士。  他不缺那些大局观好的,因为他有后世的资讯,隆中对他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也不缺那些擅长处理政务的,这时代的名士多半都只擅长夸夸其谈,擅长实务那些人,多半都在官场的中下层挣扎呢。招揽后者,比前者容易太多了。  王羽知道自身的缺点,那就是对人心的把握度不足。  开始的时候,他或许能仗着预判占得先机,但随着接触的名人渐多,他发现,小说和史书中的记载,并不准确。  或者太过简略,不足以形成鲜明的印象,如王匡、蔡邕、乃至蔡琰都是这样;  或者有所偏颇,比如于禁就是如此。自己的这位头号心腹,和近代军人惊人的相似,作风、理念、军事思想,无不如此。  王羽甚至怀疑,在水淹七军之后,于禁之所以投降,会不会仅仅是为了保全手下将士的性命?以后世的观点来说,已经失去了抵抗力的军人,就应该投降,生命可贵,保全有用之身才是正理。  还有吕布也是,后世的观念中,吕布就是个有勇无谋的白痴,但实际交手之后,王羽却觉得这个观点不大靠谱。吕布或许的确不擅权谋,但绝对不是脑子里光有肌肉的那种人,他只是太傲了,骄傲到了明知道有误解,都不肯好言解释的地步。  最离谱的就是面前这位无双毒士,好吧,贾诩是个胖子,而且看起来人畜无害,还是个草根……这跟王羽从前的观念完全不一致,但却完全合情合理。  乱世之中,枭雄们想的是如何问鼎天下,草根们想的则是如何活下去。后世人觉得贾诩很神秘,很不可琢磨,实际上,他就是个努力活下去,并为此动用所有智慧的小人物。  因为地位权势来之不易,所以他格外珍惜,轻易不与人争执,没人问就不发表意见,发表意见的时候也很委婉。  如果非要比拟的话,贾诩的心态,和后世那些小白领完全一致,小心翼翼,瞻前顾后,有点小狡猾,逼急了偶尔也会露一下锋芒……不同的,只是他的情商和智商都很逆天,远非寻常人能及罢了。  自己把握大势,贾诩在细节上拾缺补遗,再加上于禁这个完美的执行者,争雄天下的三驾马车就已经基本成型了。  当然,目标还没彻底实现,至少要把贾家的人从武威弄出来才行。这事儿可轻忽不得,否则好事就变成坏事了。另外,贾诩的问题也得解释清楚了,至少,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志向有多大,能给对方带来多大的回报。  通常来说,这都是草根最关心的问题。  “不过,归期一时还无法决定,即便没有先生的事,本将也不会提前退出这场战事。在这里折腾这么久,总不能空手回去,名声是虚的,还得捞点实际的好处才能值回本钱啊。”  “哦?”贾诩眼睛一亮,随即又眯成了一条缝,“将军可否明示?”  “先生以为,诸侯们打这一仗的目的何在?是要诛杀董卓,匡扶朝廷,还是……”  “将军怎么看?”贾诩反问。  王羽晒道:“本将认为,无非捞取政治资本罢了。”  “政治资本?”贾诩将这几个字反复念了几遍,品出了几分味道。  “这个说法倒是有趣,也很贴切。将军说的不错,除了令尊之外,诸侯私下都各有打算:袁本初出任盟主,调遣诸路人马,借以提升威望;曹孟德假意行刺,以此得名;袁公路与其兄争胜……韩文节鼠首两端,被胁迫而来,余者……”  王羽接茬道:“余者不过随行就市,跟风罢了。”  “这二字用得也甚妙,就是群跟风众。”贾诩大笑,两人越谈越投契,大有相见恨晚的样子。  不过,于禁认为,这都是表面现象,这俩人肚肠里的弯绕多着呢,说是九曲十八弯也不为过。他们说的是不是真心话,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才知道了。  “这样说来,将军下一步是要移兵酸枣了吧?”  “不出意外的话,就是如此。关键,还得看下一个对手是谁,如果是软柿子,那自然要捏两下。不过,我琢磨着啊,下一个来的,很可能是个硬骨头,能不啃,还是不要啃为妙。”  “嗯,的确会是个硬骨头,以将军你的军容,八成……咳咳,将军勿怪,一时说顺口了。诩的意思是说,这块硬骨头,将军啃掉了也是得不偿失,避其锋芒方是正理。不过,就这么轻轻退却,就太便宜了点,将军不妨来个顺水推舟。”  套出了贾诩的话,王羽乐了:“正要请先生相助!”  贾诩当然不肯就范:“将军早有成竹在胸,何须贾某多此一举?”  “计策虽已有了,但苦无实施之人,尤其是这几封信……非先生,又有何人能为之?还请先生当仁不让才好。”  “也罢,既然将军有命,贾某岂敢不从。”  一番令于禁莫名其妙的对话之后,王羽和贾诩达成了多项共识,并就这些共识,达成了某个分工协议。  宾主尽欢,就此散去。  贾诩回营帐去了,王羽也无暇给于禁解释,反正过两天就真相大白了,没必要浪费唇舌。他还有很多事要忙,最重要的一件,就是去向幕后功臣们致谢。  “父亲,伯父,孩儿鲁莽,今日又让二位担心了。”  “不妨事,不妨事,有此大胜,足慰平生,羽……鹏举啊,你真是王家的好儿子,将兵权委任于你,是为父做得最明智的决定!”  为了避免影响王羽的权威,王匡白天一直和蔡邕在远处观战,这场大胜让他老怀大慰,担忧之情也没之前那么强烈了,或者说,他已经开始习惯了。  阵前搏杀再凶险,还能有潜入敌营刺杀凶险?现在,他关心的是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接下来,我军行止如何?”  看着老爹热切的眼神,王羽一时有些不好意思开口,看老爹那架势,应该是恨不得旧议重提,直取函谷关,跟自己的战略南辕北辙。不过,该说的也得说,好在跟贾诩斗了一晚上心机,自己口才大有进步,眼前这点小麻烦不值一提。  “父亲,接下来,孩儿将率军前往酸枣,与盟军主力会师,以堂堂之阵,攻取洛阳。”  王匡神情一黯:“会师么……”  蔡邕知他心意,从旁劝道:“孤军不可久,先被刺伤,又损兵折将,董卓盛怒之下,很难说会干出什么事来,避敌锋芒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未来老丈人真会说话,把见好就收说得这么委婉,连自己都有点信了。  有人帮腔,王羽赶忙趁热打铁:“孩儿敢请父亲与蔡伯父先行前往酸枣,一来向各路诸侯传达军情,顺便也可求援,若有援兵到,孩儿自当坚守不退,纵是反击也大有可为。”  “也好,事不宜迟,那就明日动身。”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主力不动,光凭河内军还能把西凉铁骑打光不成?王匡终于拿定了主意。  “兵凶战危,侄女也须得跟我们一起走,鹏举,今日你多仗琰儿之助,琰儿也是累的不轻,小别在即,你须得前去探望一番才好,记得不要失了礼数。”  “孩儿知道了。”  ps。明天又是星期一了,为了冲榜,第一更照例提前,12点过后,就会更新。如果有那个时候还没睡的朋友,就拜托各位了,推荐收藏点击,请多多砸过来吧。多谢~

………【第二十五章 世态在人心】………

离开王匡的营帐,王羽面带微笑。  百炼精钢化成绕指柔红,从前他也只是听说过,并不怎么相信,现实中,确实也没有哪个女子能带给他类似的感受。  不过,想到那个兰心蕙质的女孩,王羽心中便感到一阵温馨,佳人如玉,确是个温暖人心的存在。  这仗能赢,与蔡琰也不无关系,在战场上弹琴,分散了张济注意力的人,正是这位在后世有乐神之称的女子。  王羽算准了牛辅久受压迫,魄力、毅力必然不足,所以效法演义中,当阳桥的典故,挺身出战,设下疑兵。  不过,牛辅的反应容易推测,但张济却是个麻烦。从攻营之战看来,此人具备相当的判断力和决断力,是个很棘手的人物。  好在张济虽然默默无闻,他却有个很有名的老婆。那位美女也是才貌双全的,在音律上极有造诣,为此还引发了一场血案,直接断送了恶来典韦的性命。  所以,王羽推断,张济可能颇好此道。  开始他还担心一个娇弱女子不敢上战场,琢磨着要不要搞点扩音设备出来,谁知道那个水一般柔弱的女子,魄力却十足,直接应诺下来。到了盟津后,蔡琰选中的地点让王羽很有感触。  琴台,就设在一个小山丘上,王羽清楚的记得,那个山丘,就是自己来渡口勘查地势时,在上面远眺的那个。  有缘?也许是吧。  思绪纷飞,王羽竟然感到阵阵忐忑,对他这个铁血战士来说,这种心情实在太陌生了。  等下见面,应该说些什么?还是聊音律吗?可是除了那首霸王别姬,勉强还带点古风之外,自己也不知道其他类似的歌曲了啊?尽管人家妹子要求比较简单,只要有意境就行,可是意境这东西,总得能让人共鸣才好。  说起来,如果能搞些给力的军乐出来,对于提升士气,乃至增强凝聚力都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呢……不对,怎么又跑题了?自己现在好像是要去约会啊,怎么想着想着,就又变成军务了?唉,惯性啊,真是没救了。  “参见少将军。”将王羽从苦恼中拯救出来的,是方悦。  “方都尉?还有几位,你们一直在等本将?”方悦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军官,王羽打眼一扫,立刻将对方的来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少将……不,主公,弟兄们都商量过了,想投效于您的麾下,跟着您一起打天下。”方悦还是保持着一贯的风格,直来直去,绝不兜圈子。  王羽同样没有那种坏习惯,他直接反问道:“此言何出?”  “俺是粗人,不太会讲话,不过大伙儿的想法都差不多,朝廷不行了。如果还是从前的太平光景,哪里会有地方官自命诸侯,举兵攻打京城的事儿?先是董卓,又是……咳咳,主公您别误会,俺说的可不是老主公,老主公赤胆忠心,一心为国,大伙儿都很景仰的……”  方悦的口才确实不咋地,心有顾忌,一番话更是说得磕磕绊绊的,不过意思却是表达得很清楚。  世态自在人心,乱世的征兆,连寻常的将校也看得一清二楚。再看了自己本部泰山兵的军容,两相对比之下,有志者岂能不生出点想法来?  “几位都是这个意思?”王羽点点头,向那几名将校问道。  “若得主公接纳,属下等必誓死报效!”几人闻言都是面泛喜色,举拳应诺时,激动之情已是溢于言表。  他们的军职都不甚高,最高的两个也不过是军侯,连个军司马都没有。这也难怪,因为他们都还比较年轻,三十岁的方悦在这里,已经算是年纪最大的了。  年轻人一般都不擅长控制情绪,而王羽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又很高,高到了让他们视若神明的程度。  对时人而言,乱世并不陌生,东汉初年的战乱,距离现在也不过百多年而已。其他姑且不论,想在这种世道中保全性命,最好的办法就是找颗大树靠着。勇武无双,智谋过人的王公子,无疑是个上佳的选择。  “方都尉你呢?有些话我须得说在前面,你现在是一郡都尉,若是跟了我,就只能从军司马乃至军侯做起了,这样你也愿意?”  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郡国同级。郡的最高官职是郡守,国则是国相,只是名称不同,职责、地位完全一样,都是两千石的大员,主导郡国内大小事务。  郡守也被称为太守,下设从事官,亦称从事掾,根据事务的多少,可由郡守自行招募。  在地方官制崩坏之前,郡守主要执掌的是文事,由从事辅佐,兵事则由都尉全权负责。因此,后者的权责只比郡守略低,从秩俸上就可以看出,比两千石的都尉,是相当大的官职了。  尽管如今乱世的征兆已现,官制开始崩坏,地方官的割据性质越来越明显,王匡用以拉拢韩浩的,就是个从事的官职。  不过,方悦如果想待价而沽,找个好主家,也不会很难,谁想在河内站稳脚,总是要拉拢这位拥兵数千,甚得军心的都尉才行。  王羽早有去意,能不能开创出新局面,还在两可之间,他并不打算瞒着对方。  “呵呵,什么都尉不都尉的,俺根本就不是当官的料,带出来的兵,就是一帮乌合之众,真上阵,只有挨宰的份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