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余家的产业而奋斗着,虽然大娘一直看不起自己,但是在余老爷去世之后,总归是一家之主,要挑起整个余家的大梁子。
“那余家现在可好?莫不是已经出了什么闪失?”他向阿水问了道。
“不太好,大少爷觉得余家庄那些老爷很烦人。”阿水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说道。
余少阳拧了拧眉头,追问道:“怎么,莫不是真出什么事端了?”
阿水再次叹了一口气,脸上更加凝重,说道:“庄子上的那些老爷也真是好不要脸,有的扮红脸。有的扮黑脸,时不时的还故意纠集一些庄子外面的泼皮无赖,在咱们的田埂、稻场啥的闹事。大少爷最烦就是这些事了。”
余严阳冷冷的笑了笑,说道:“泼皮无赖?哼。多,这些都好办,等我回去了,马上就把这件事解决了。”
阿水听到余少阳这么说,脸上总算露出了笑容,连连的说道:“二少爷出马,这些小瘪三当然无计可施了。嘿嘿哈哈,二少爷可真要好好教这些王八羔子。
不过阿水说到这里,脸色又黯然了下来。先前高兴的模样一下子荡然全无。他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这些节井里的小瘪三其实也没啥子大碍了,老夫人去年还雇了一些护院的,对付这些小泼皮是没啥子困难的。只是 唉榭
“你有什么话就一起说了,我若是能解决,自然不会不帮家里的人,正所谓血浓于水,好歹我也是余家的人呢。”余少阳看出了阿水还有更困难的话要说,于是正色的催促了道。
阿水听了二少爷的话之后。总算有了底气,一口气把心中憋屈的话都说了出来:“二少爷您有所不知道,更可恶的是那余三爷,跟咱们还是同宗,论资排辈还是大少爷、二少爷您的堂叔叔呢,他不知道从哪里搞了一张契约,说余老爷死了之后。要归还沱江边上一百二十多亩的田产给他。嘿,真他娘的造孽。这契约八成是假的,咱们余家什么时候借过、租过别人的田产撒。”
余少阳沉思了一番,不过在他记忆力,对余二爷这好人物倒是没什么特别印象,自己从小就被送到县城里念私墅,乡下的事情倒是接触的
。
“这余二爷什么来头?”他问了道。
“余二爷在庄子里可算是很了得了,不过记得以前老爷还在的时候,余二爷跟老爷的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喝茶、斗鸟、玩玩马吊啥的的。据说去年闹革命的时候。余二爷和咱们老爷约好一起去城里疏通关系,结果老爷背时不走运。撞上一伙子没招子的匪兵,给打了一顿。后来听说余二爷顺利到了城里。打点了不少钱,总算在城里搞好了一片关系。”阿水有些不甘心的说了道。
“哦,那余二爷都有什么关系呀?既然他关系那么好,怎么现在还呆在乡下,不到城里去谋个一官半职呢?”余少阳不冷不热的说了道,脸上闪出了几分不屑一顾的表情。
阿水摇了摇头,说道二“这小的就不知道了,这些大老爷们的事儿,咱们这些当下人哪里知道那么多呀。不过。二少爷现在回来了,而且还当上了大官,料想那余二爷可不敢再招惹咱们了。”
余少阳没有再说什么了,他这次之所以回信给自己大哥愿意回来,其实还是为了在二次革命的战火爆发之前,将一家人都带到安全的地方。不过他对这一点倒还是没有信心,自己总不能对家里的人说三个月后就要打仗了,快点搬家吧?尤其像余家在庄子上生活了好几代人了,可不
他在这方面也没有底线,总之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吧,只要仁至义尽了。总算是对得起自己附身的这个人了。
两个小时之后。余少阳一行人总算从东兴县城来到了乡下的余家庄。余家庄在行政单位上仅仅只能算是村子。但是正是因为有不少余家老爷们兢兢业业的打理自己的产业,促使了这个村子发展的极快,几乎可以与几年前的银山镇向媲美了。余家庄紧紧靠着沱江,属于典型的水城,沱江的支流在村子里蔓延开来,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意味。
又或许是因为村子的人口繁多,所以当余少阳走进这里的时候,总觉得这里的街道很拥挤,房屋与房屋之间也没有太多的空间,显得那么紧促而节约空间似的。
此时已经快到傍晚了,每户人家的房屋都冉起了炊烟,等待开饭的孩童们,丝毫没有放过一天之内最后一段的娱乐时光里,他们在村子路口小桥边耍玩着。这些小屁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屁孩,虽然已经是天寒地冻了。但是他们大多还是穿着开裆裤,而且还是不分男女的!!
只见这些小孩子们欢快的手拉手,一边转着圈圈,一边唱着蜀川流传已久的一首童谣:“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么姑儿说嫌话。”
当小孩看到穿着军装的余少阳等人走进来后,都好奇的围了过来。余家庄从来都没有驻扎过当兵的人,无论是前清还是民国,这其中的原因要么是这里的太拥挤了,已经驻扎不了,要么就是这里毫无战略意义,驻扎了也没什么大用途。所以当兵的出现时,总能引起别人的
。
阿水在前面佯装大怒,驱散着这些小屁孩,同时还耀武扬威的显摆喊道:“瞧见们。这可是咱们家的二少爷,现在可是当了大官了,去去去,走开了。别挡着道儿!哎哟你个小兔崽子、王八羔子的,没长眼睛你往哪钻的。回去钻你娘裤裆去!”
小孩子们一起向阿水做了鬼脸,吐了吐舌头,然后就一哄而散了。
润土牵着余少阳的马过了桥才算进入了村子的正街上。那些孩童们回到家里,就把村子里来了当兵的事说了出来,于是这些好奇的家长们都忍不住从屋子里凑了出来,看了看外面来的是什么人。
“哟,水哥儿。这是哪来的军爷呀?”有人笑呵呵的问了道。
“瞎了你狗招子了,咱们家二少爷都不认识了?”阿水认出了这问话之人是为余家打长工的佃户,立刻瞪着眼睛摆出了一副恶毒婆娘似的模样,向对方骂了到。
那人惶恐若惊,这才几个月不见了,余家二少爷竟然混出了这份大名堂,以前那文弱书生的形象一下子被颠覆的干干净净。他连忙上前。点头哈腰的向余少阳请罪道:“哎哟哟,余二少爷,瞧小的这眼拙,没认出您来。您这些时段在外面可是发达了小的心里也是高兴的呀,咱们余家可真是扬眉吐气了。”
余少阳只是不冷不热的向对方点了点头示意,然后就继续向前走
。
余家大院在村子西边的山岗上,整座山都是种满了果子树,山阴那边一直到沱江河岸是一大片肥沃的田地,这些全部都是余家的产业了。除此之外。在村里西南便还有一座农场,养了三、四十多头猪和二十多头牛。以及村子里的一座规模不大不小的面粉工坊,也都是余家这几年里兴办起来的。
余家虽然不是庄子上最大的地主,但是因为田产的位置最好,而且还兼顾着其他产业。因此也可以算得上是庄子里最殷实的大户了。在余少阳少年时期的记忆里,余家雇佣工人最多的时候。甚至郗超过了劝多号人,俨然一个营的兵力了。
余家大院就像是一座堡垒似的,座落在山岗半山腰。这是一座典型的四川民居。四川人的建筑从来都没有坐北朝南的习惯,通常都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有山则傍山,有水则靠水。又因为四川夏季炎热,冬季少雪。盆地的风势也不大,所以房屋主要是通风取凉为主,建筑看上去都没有任何浑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