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民国之文豪崛起笔趣阁无广告 > 第136部分(第3页)

第136部分(第3页)

经过讨价还价,常凯申任命阎锡山为海陆空军副总司令,相当于此时中国的第二把交椅。阎锡山为此沾沾自喜,觉得占了大便宜,拍胸脯保证会解决西北军问题。

阎锡山不但把冯玉祥给卖了,而且还不想丢名声,对外宣称是为了国家和平,并非是卖友求荣。他还通电全国,希望冯玉祥能够谅解,不要因此事而责怪他。

冯玉祥看到电报的时候,估计气得想吐血吧。

阎锡山做戏做全套,为了彰显自己一心为公。他称病辞职,并召集部下开会,说要跟冯玉祥一起出国留洋,无比为难地说:“牺牲前约,自古所难。然使有裨于国家,无背信意,山非拘泥,亦不必争此小节。”

说得多好听啊,我是为了国家,才不拘泥于小节,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来。

冯玉祥虽然被软禁,但为了不彻底激怒西北军将领,阎锡山允许他可以对外通电报。

冯玉祥也是只千年老狐狸,他不动声色的好吃好喝着,却密令手下投靠常凯申,表示西北军愿意接受中央改编,顺便还找常凯申要了一大笔军饷。

常凯申一看西北军服软,认为各个击破的计划已经实现,于是决定召开第二次编遣会议,把矛头对准了刚刚还哥俩好的阎锡山。

阎锡山阴沟里翻船,感觉这笔买卖亏大发了,于是又调转头来联合冯玉祥。冯玉祥正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终于捐弃前嫌,合作反蒋。

现在轮到常凯申头疼了,如果他见好就收,是能够成功解决西北军的,现在却是不打仗都不行。

这帮兵头子,都是一肚子坏水儿啊,从没考虑过国家利益。

310【中东路】

阎锡山和常凯申在北平会晤时,张学良也应邀参加了,有人将这次开会戏称为“三巨头会议”。

张学良全程围观看好戏,并不打算掺和其中,他只希望大家别真的打起来。

会议结束后,张学良正准备返回沈阳,突然接到妻子于凤至的急电两人所生的幼子得疾病死了。

准备的说,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坑死的。

张小公子染上重病后,西医给他做x光检查,突然机器发生爆炸,被玻璃扎中要害而亡。

这是于凤至所生的三个儿子中,长得最像张学良的,年仅十岁,聪明伶俐,在张家集万众宠爱于一身。

张学良宠这幼子宠得不行,此时忽闻噩耗,整个人都变得恍恍惚惚。

在回沈阳的火车上,副官胡若愚(非军阀胡若愚)、朱光沐等人商量,认为张学良此时不宜回家,以免触景伤情,不如先到北戴河疗养一段时间。

张学良同意了这个安排,先在天津下火车,到租界的公馆(少帅府)暂歇,同时命令副官朱海北先行,赶去北戴河准备大队人马的食宿。

“司令,”副官胡若愚匆匆走进卧室,对躺床上睡大觉张学良说,“沈阳来电,x光机器的爆炸原因查明了,是因为机器老化、电线短路所致。该如何处理?”

张学良一听情况,无奈的扶额说:“把人都放了吧。这是天意,机器早不炸、晚不炸,偏偏给我儿做检查时炸了。为之奈何!”

胡若愚领命却没有离开,表**言又止。

“还有什么事?”张学良问。

胡若愚拿出一封信说:“这是中东路督办吕荣寰的来信,几天前写的,发去了北平,北平那边又转送到天津。”

“给我吧。”张学良说。

“是!”胡若愚把信递上,敬礼离开。

张学良拆信细细阅读,却是怂恿他收回中东路的。说什么苏联外强中干,国内异常混乱,困难重重,绝对不可能打仗。东北此时出兵收回中东路,属于天赐的大好良机,而且还能得到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

还没等张学良把信读完,外面突然敲门声响起,副官朱光沐道:“司令,周先生求见。”

“请他去会客厅,我马上就到。”张学良起床穿好皮鞋,浑身无力地朝会客室走去。

周赫煊已经从副官口中,得知张学良幼子夭折的事,他见面便说道:“六帅,请节哀。”

“坐吧,”张学良挥挥手,强打着精神道,“听说明诚喜得爱女,我还没来得及祝贺。”

周赫煊道:“六帅挂心了。”

张学良说:“上次汤因比先生来访,说要去拜会你。你们见面没有?”

“见过了,还跟他一起去了上海。”周赫煊道。

“汤因比先生说你是政治问题专家,你对如今的局势怎么看?”张学良问。

“大战不可避免,”周赫煊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