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比不过上海搪瓷厂的,就是这种流水线耗电量大。电费这玩意儿在民国时期很贵,有些工厂老板,宁愿多请几十个工人,都不愿把钱消耗到电费上。
要在中国建搪瓷厂,天津是最好的选择。
一来天津没有同行竞争,中国的大型搪瓷厂都在上海那边;二来天津有个久大集团,能够自主生产许多化学原材料,原料购买极为方便节省。
但周赫煊却强烈反对,因为这套流水线是亚洲最先进的,比日本国内的搪瓷工厂都先进。如果把工厂建在天津,过几年全特么白送小日本了,周赫煊才不干这种傻事。
周赫煊选择的建厂地址是山城,重庆!
412【建厂计划】
搪瓷在中国还是很有搞头的,这玩意儿在光绪年间开始输入中国,主要为德国、奥匈帝国制造,属于比较高端的日用商品。
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机挤占德奥市场份额,向中国大量倾销搪瓷产品,几年间便垄断了中国搪瓷市场。也就五六年前吧,上海出现几家中国搪瓷企业,稍微振兴了一下民族工业。
刚开始的时候,中国搪瓷企业存活艰难,甚至连釉粉都需要向日本进口。
但随着历年来的抵制洋货运动,中国搪瓷业得到了发展机遇。如今上海的铸丰、益丰、中华、兆丰四厂的产品,已经勉强可以和日货抗衡了,成功打破日货搪瓷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南京国民政府还是很给力的,关税刚刚自主,便下令将搪瓷品的进口税从5%增至12。5%,用以限制搪瓷外货的输入。
另外,搪瓷用品市场在东南沿海发展成熟,许多普通家庭也有搪瓷的痰盂、口杯、饭盆等物。但在北方、南方、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却还比较稀罕,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山西等地,绝大多数百姓都不知道搪瓷是什么玩意儿。
市场潜力巨大!
不但可以猛赚银子,还能跟日货争市场。最好能把搪瓷日货完全挤出中国,让陷入经济危机的日本更加糟糕。
对于周赫煊坚持把搪瓷厂建在重庆,张谋之虽然感到疑惑,但也没有过多询问,他现在已经非常信任自己的女婿了。
等所有机器都搬到临时租赁的仓库,又把几个美国工程师安顿好,张谋之才跟着女儿、女婿一起回家。他见到孟小冬、廖雅泉、婉容、崔慧等女之后,脸色有些不好看,因为周赫煊的女人太多了。
但也仅此而已,民国时期三妻四妾实属正常,张谋之做为岳父最多提醒两句。
就说张谋之自己,去年也在美国找了个情妇,而且那美国姑娘才15岁啊!这老先生够会玩的。
“贤婿,”张谋之笑呵呵道,“我在美国收到远西的电报,他已经被任命为九江市长了,多亏贤婿在蒋总司令面前美言。”
周赫煊道:“我也是顺口一提而已。”
张谋之这两年来春风得意啊,大儿子做了法国顶级建筑师的学生,二儿子又当上九江市长,三儿子被他叫去美国打理避(和谐)孕套产业,张家的家族实力可谓蒸蒸日上。
这一切都托了女婿的福,张谋之现在看周赫煊,是越看越顺眼,对自己挑女婿的眼光非常自豪。
说了一会儿家事,张谋之开始聊起搪瓷厂的建设:“贤婿,我听说四川一直在打仗,如果我们把工厂建在重庆,会不会受到影响啊?”
“这个无需担忧,”周赫煊说,“我已经派人打听过了,如今的重庆市长叫潘文华,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正在大举建设重庆,开工厂、建电站、搞教育,想要帮刘湘把重庆打造成西南第一城。我们把工厂建在重庆,在政治上根本不需要担心,潘文华巴不得有人投资设厂。只是原材料的运输有些困难,部分原料要从天津购买,釉粉需要从上海购买,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张谋之委婉地说道:“其实吧,我觉得把工厂建在九江更稳妥,原材料运输也要方便得多。”
张谋之还是想建设家乡的,而且二儿子当了九江市长,如果在九江设厂,可以获得无限的便利。
“爸爸,过几年你就知道了,为什么我把工厂设在重庆。”周赫煊不好多做解释。
张谋之叹息说:“唉,那就依你的意思吧,反正你比我更有眼光。”
周赫煊笑道:“其实原材料的运输困难,也可以慢慢解决。上海的工厂能够自产釉粉,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到时再多办几家配套的上游工厂便可。”
事实上,周赫煊更想在重庆建兵工厂,为今后的抗战提供军械物资。
但兵工厂这玩意儿,不是普通人能搞的。就算现在的刘湘不掺和,以后重庆成了陪都,老蒋也会把兵工厂给征用过去。
张谋之说:“美国那边的工厂,我已经让老三(张远南)接手了,他干得还不错,只是经验稍微有点欠缺。重庆那边的搪瓷厂,是我一个人过去搞,还是你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