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霍烨匈奴玉珩差点丧命,这让陛下今日想起都心有余悸,是帝王也是父亲,明确要求玉珩不许上战场。还是中军和地方军一起,还是粮草、兵马、辎重,不同的是玉珩的心境,以前的每一次都是抱着必胜的信念出征,此次……
十四万大军分三路攻代国的三座城池,其他城池较远,不会形成支援,大军主力攻代国皇城中山城。其他两支攻另两座城池,这两城没有必须要攻下来的意思,主要怕这两城兵马会驰援皇城只做牵制进行佯攻,保障不驰援代国皇城中山城就可以。
大军压境,站在代国的城池之前,望不到头的兵马,阵列严谨,气势恢弘,玉珩还是那个一身银甲的将军,此次安排左将军范毅攻城,此次同来的还有扬武将来姚复安,就是赵国的大将后来投降的那个。攻城前的计划,玉珩基本上没出什么主意,主要是范毅和姚复安计划的,报于他定夺,姚复安确实是战术战略过硬,经验丰富的武将,所有的打法切合战场。
楚燃也知道了这次攻城的主帅是玉珩,陛下一向是信任玉珩的,这次攻城人马甚众,自然需要皇族督导战事才能安心,很久没有见到玉珩了竟是已这样的方式。此次魏国来势汹汹,国内也有请降之声,但是代国自祖辈建国至今已三代人,绝不可能投降灭国。
城墙上楚燃能看见那身披银甲的将军,只是太远看不清楚,但是可以一眼认出那就是玉珩。上次一别已是经年,玉珩的书信还一张张放在屋内的锦盒中,但是今天却要灭代国一国,楚燃是文官没有安排他上战场,他当然希望代国能赢,此时国家存亡大于所有情爱。
魏国兵马此来,代国早已知悉,大队人马攻城没有不知道的可能,早就竖壁清野,将城池外围烧做焦土、让敌人无处可隐身,城外的散户、房舍、村坞、寺庙烧的一干二净。准备箭矢、滚木、雷石,在城池外的小河、河道里投毒、发动城池内所有人员参战,释放轻犯参与战争,在城池周围多处设置地沟内藏机扩、地刺。
打的就是代国城池坚固,易守难攻,魏国如果久攻不下,粮草跟不上,终会撤兵的想法。玉珩这边床弩、云梯车、井阑、攻城车、投石车……,所有汉、三国、晋时期的攻城武器都用在这片他曾经援助过的土地上却也仍是攻不下来,当年燕国也是因着城池高大,久攻不下才给了魏国驰援的机会。
玉珩凭着当年进入代国的记忆,记得这座城池的北处,当时是有一个城门的,根据现在的战况汇报,分析是这几年因为城防安全需要,将这个城门堵上了并重新修葺粉刷。便只能抓个俘虏来问具体位置,确实如记忆中一致,城池也不是固若金汤,这里是个突破口,用攻城车猛攻这个位置,城门先破从城门进、此处先破从此处进。
代国大战前,丞相、父亲与玉珩议事时,丞相还说了一件事“多年来,我一直在想该怎样用最少的人灭了代国,代国实行的是乡里制度,“同乡为邻、皆为邑里、郡县之宰,既为居长”,这就会造成一个情况,城中是可以混进去习作的,这些年我一直有抽选优秀的将士,安排其藏匿与代国。”
“时间已久但是人数不多,太多极容易被发现,你们可佯攻多日,待代国守军人困马乏,我军的细作再在城中放起大火,城中大乱之时,你们再攻会有所帮助,攻城之时代国一定会小心防备,无法互通消息见火光为号。”可见丞相想攻下代国,早已不是一日、两日之功了。
玉珩也将此事告知范毅、姚复安,兵士们攻城多日,后又改为日夜攻城,代国防守已是人困马乏,数日交战更是死伤惨重,守城的将士们精疲力尽。
又等了几日才见城内火光四起,因为没有办法互通消息,猜是城内布防严格,现在代国守军不断减少,城中防卫越来越少,细作认为时机已到,这才敢在城中放火作为内应。
虽有内援但是代国城内守军处置得当迅速斩杀,魏国细作根本不能从内部打开城门。
拉锯数日后,最终还是靠的攻城车轰开了城墙上的薄弱点,魏军得以大批鱼贯而入,从城内展开厮杀,就算是这样城内守军都没有束手就擒,拼死搏杀展开巷战,一条街一条街的杀,一条巷子一条巷子的占下来。
直到次日天微亮才打开这座城池大门,而此时城门周围的死尸已经堆的半人多高,这么多日魏国的战士们一批批想爬上城墙去,一批批摔死跌下来,还是不断的有魏国士兵爬上去,再有魏国士兵掉下来,层层叠叠的死尸,有魏国的战士,有代国的战士,死了就掉下来,正在打仗又没人处理尸体,就只能一层叠一层,一具摞一具了,城池高大、坚固除非投降,哪有那么好功克的?
有些城池无法功克,就会派很多的兵士强攻,就是要打下来为止,最终这些城墙下的死人,可以堆的和城墙齐平。而后攻城的队伍,踩着这些死尸去攻城,将死尸作为楼梯,最后打下一个城池来在古代也是有的,不过这样的战争就太惨烈了,也可见要攻下一座城池的态度是多坚决。
城池大门打开,玉珩领兵队伍入城,魏国的军队攻城是攻城,城攻下来后不肆意杀戮、不□□妇女、不烧杀劫掠。这是父皇和丞相定下来的国策,要秋毫无犯是必须执行的军纪,所以每一支队伍无论打到哪?都是一样的。不伤百姓分毫、不碰百姓财物、若有人□□妇女当即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