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水泥和青砖的烧制之法“当然,也与郭威和王明仁多半已经得到了一些消息,知道我们从朝廷不可能再调来兵马,对他们貌似根本没有办法有关。”
刘广平看着兰州城一阵咬牙切齿,最终平静下来,转头请示道:“王爷,我们现在怎么办,是否要攻城?”
“傻子才会攻城。”
赵谌淡淡道:“我们只有一万多人,兰州城守军按照建制足足有五万,即使有不少吃空饷的,但至少也有两三万人马,且这兰州城墙这般高,攻打也不容易。”
说到这里,赵谌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而且,这兰州城透着一股死气,没有半点生气,你们可见到过这一路上有往兰州城的商队和百姓?”
“这样的城池眼下给本王,除了多了一个栖身之地外,也没有多大作用。”
说完,赵谌目光扫过麾下众人,最后目光定格在张叔夜身上,道:“张太尉找地方安营,按照战时标准,做好敌人偷营的准备。”
“刘大人,你连夜将那一百四十七个横渠书院书生这一路上的表现进行排名,明日本王要根据他们各自的表现,赋予他们重任。”
张叔夜和刘广平同进躬身领命。赵谌又道:“为了稳定人心,给所有流民和将士们的家属,以及工匠们说,兰州城内发生了少许瘟疫,为了大伙安全起见,我们暂时不进城,先在城外找地方修建安身之地。”
…………就在赵谌一直看着兰州城头时,城头的城楼中,兰州的知州王明仁和守将郭威也一直在盯着赵谌一行。他们确实不欢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金城王赵谌。兰州城离汴京城两三千里,可谓天高皇帝远。若是大宋朝廷足够强势,皇帝足够英明、足够勤政,自然能够将朝廷政令在兰州推行,依然将兰州控制在手中。但是,大宋自宋徽宗当皇帝以来,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一日不如一日,特别是这等距离遥远且朝中没有人愿意来的边关之地。所以,足足二十多年的经营,兰州这地界上,他王明仁就是皇帝,就是主宰。而守将郭威是他的女婿,早在十年前,在王明仁的设计之下,郭威就娶了他的女儿。可是如今却不一样了,朝廷竟然让太子成了金城王不说,而且还破天荒的来兰州就蕃。那岂不是兰州自此以后就由那个十六岁的小屁孩说了算。先不说要将他王明仁这个土皇帝拉下马来,成为那十六岁小屁孩的属官,身家性命由那小屁孩说了算。就他这些年在兰州做的一些事情,若是被这十六岁的金城王知道,根本不用怀疑,对方肯定会想尽办法要杀了他,而且要灭他们全族。这是无法调和的矛盾,再加上如今大宋北方除了关中因为西军的存在,依然属于大宋之外,其他地方已经被金国占领,大宋朝廷和皇室权威和威信在地方下降太多。最主要的是,就在数日前,他们收到了汴京城有人送来的消息,知道这位太子是被当今天子给发配过来的,父子反目不说,据说这太子还将朝廷中所有文官给得罪了。这种情况下,皇帝和朝廷不可能会派军来支援太子。所以,王有仁和郭威直接撕破了脸皮。他们唯一的顾忌是,这位金城王一怒之下,会让带来的人马攻打兰州城。虽然他们自认为城中还有两万多人马,又有坚城可依仗,不怕金城王攻城,但肯定会有死伤。而他们与西夏国罗罗军司的守将这么多年,早已经达到了默契,双方其实已经成为了合作伙伴的关系,当然这是王明仁和郭威的最大秘密,只有他们二人知道。“若是这位金城王识相,自己在城外找个地方待着,我们便相安无事,而且他们带来的百姓不少,后面找机会将他们的百姓骗进城中,充实我们的人口,可以增加税收和补充兵力。”
王明仁五十多岁,一脸胸有成竹,现得非常沉稳。郭威道:“岳父大人,若是那金城王明日带人开始攻城又当如何?”
王明仁眸中闪过一抹寒光,道:“他若是敢攻城,立刻派人给西夏那边传信,让他们在我们这边攻守战正激烈时,来偷袭那金城王,就说战场上的缴获,我们一人一半。”
在王明仁和郭威的注视之下,赵谌带领人马往兰州城东边走去,直到距离兰州城十多里远时才停了下来,开始安营扎寨。…………一夜太平,第二天一大早,赵谌在小诗和张红玉带领的一群护卫保护下,先是骑着马沿着黄河在兰州上下游转了一圈,然后回到帐篷立刻召集张叔夜、刘广平、徐长生、周成武、张伯奋、张仲熊、吴志飞、冯金光开会。这次会议开了足足半天,赵谌说了很多话,才让众人明白他的计划,准确了解他的意图,并且进行了非常精确的分工。会后,大营中十万多人立刻就动了起来。张叔夜带领麾下两万人马一边训练,一边开始派出警戒哨、远哨、潜伏哨、占领一些重要的关卡山头开始布防,防御的目标是兰州城和北边的西夏人。张叔夜的这两万人是由三部分组成,一万两千人是从汴京带来的精兵强将,四千多人是流民中找出来的从河东来的溃兵,其余的是这一路上吴志飞、冯金光、周成武、张仲熊和张伯奋从流民中挑选的新兵。军队在布防的时候,刘广平带领剩余的四万多流民开始挖沟渠,赵谌离开长安的时候,将长安城府库里面所有的农具和铁质工具一扫而空,这个时候这些农具和工具的重要性便体现了出来。沟渠不是用来浇田的,依然是用来防备兰州城和西夏军队的。不管有什么样的计划,赵谌都必须在确保这十多万人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赵谌选择的这地方是兰州城东边十里处,他要在面向兰州城方向,挖三条长足足有三里长的沟渠,修建一面土墙。沟渠和土墙一头连着黄河南边的兰山,一头连着滚滚黄河。而在这三条沟渠、一条土墙的西边三十里处,赵谌也要让人修建同样的三条沟渠和一条土墙,这自然是防备西夏人的。虽然有黄河挡着,但是西夏人随便可以找个远一点的地方,架设浮桥过河,所以不得不防。这六条沟渠和土墙工程量不小,但赵谌这边的人也不少,再加上这些流民经过这些天的梳理和管理,干活效率非常高,赵谌又不吝啬粮食,在能吃饱饭的情况下,经历过差点饿死的才没多久的他们,根本没有人会偷懒。而具体如何挖,在什么地方挖,什么地方堆,则是由张叔夜亲自带人布局。而在这之前,赵谌将所知道的后世修建防御阵地的一些方法和特点告诉了张叔夜。对士兵和工匠们的家属,赵谌给予了极大的照顾,暂时没有让他们参与太辛苦的事情,只是让他们负责给军队、工匠和流民做饭、烧水。近万民工匠也没有闲着,赵谌将各个行道经验最丰富、手艺活最精湛,且会识字、会识数的一百多名工匠全部聚集起来,在帐篷里面进行非常神秘的学习培训。剩下的工匠将会砍伐兰山上的树木,打造一千具抛石机。从早上讲到晚上,足足一天的培训,赵谌这课讲得很累,但总算是让这一百多名工匠明白了他讲的是什么。“好了,这水泥的烧制方法,说起来也简单,但具体烧制的过程中,石灰石和粘土的比例如何把握,便需要你们去研究去尝试。本王只能给你们提供一个大体的比例。你们一百多人可以分组去研究尝试,也可以独自去尝试,谁要是先烧制成功,本王便奖励一千两银子,并且赐八品官。”
“青砖相对要复杂一些,是以粘土,石岩,煤矸石等为原料,经粉碎、混合捏练后,再用工具压制成型,经干燥后在九百多摄氏左右的温度下以氧化焰烧制而成的烧结型建筑砖块。”
“什么是温度,什么是氧化焰,之前已经给你们讲清楚了,知道你们还有很多疑问,但目前知道这些就行了。”
“这其中最大的困难便是九百多度的温度,只要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红砖便能够烧制出来。”
“同样的,谁率先成功烧制出红砖出来,奖励三千两银子,赐七品官。”
赵谌将最后的话说完,便离开了给这一百多名大匠划分出来、且被他起名为研究坊的所在,这一天时间他一直忙水泥和红砖的事情,其他事情没有管过。“殿下,兰州城昨天便打开了,之前我们派进去的人回来了。”
刚一离开独立作坊,小诗便前来禀报。赵谌道:“说吧!那王明仁和郭威是什么情况。”
小诗道:“和殿下之前的猜测差不多,这两人多年来被朝廷放在这边关军城从未调动,心中本就有怨气,再加之朝廷腐败,粮草军饷送到兰州城不足一半,这几年甚至连五分之一都没有。时间长了,这怨气便越来越大,如今他们已经将这兰州城看作是自己的,所有官吏和士兵也被他们打造得铁板一块,这些年想尽办法盘剥城中百姓和过往商人,最开始的时候所得钱粮不少,但时间一长,商人便不再进兰州城,兰州城这些人的财路便大大减少。古巴拉所说的兰州城附近的马贼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兰州城的驻军所装扮。另外,就在我们还在长安的时候,王明仁和郭威就接见了一个中年男子,王明仁和郭威连面都不与殿下相见,便敢撕破脸皮,便是因为他们从此人口中得知殿下与皇帝已经翻脸,在世人眼中形同发配,朝廷不会给殿下再有任何军队的支援,所以他们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赵谌点了点头,小诗派去的人打探到的消息,的确跟自己之前猜测的差不多,至于给郭京和王明仁送信的那神秘中年男子,多半是郭京派来的。不过,这样一来,只要自己不再想着进兰州城,不去主动攻打兰州城,王明仁和郭威应该不会主动来找事。“三天前晚上我们受到西夏人袭击,这件事情可有消息?”
赵谌说这句话的时候,神色凝重,此事透着诡异,一天不弄清楚原由,他便一天心中不踏实。小诗一脸愧疚,摇头道:“小诗的属下无能,这事还没有打探到,请殿下责罚。”
赵谌取笑道:“责罚什么,打你屁股吗?”
小诗俏脸通红,低着头道:“殿下真坏。”
张红玉在旁边看着眼热,突然说道:“殿下,小玉这些天跟着殿下身边,一直没有帮到什么忙,请殿下责罚。”
赵谌看着红着脸说出这句话的张红玉,笑道:“咋的,也想让我打你屁股啊!”
张红玉立刻跟小诗一样,红着脸低下了头,但张了几次嘴都没有说出“殿下真坏”这四个字。赵谌神色一肃,道:“好了,不开玩笑了,从现在开始,成立情报司,小诗你便是情报司的总司使,除了你们闻香教的人手和势力之外,你可以在军队和流民中发展人手。兰州城就不说了,要继续打探,王明仁和郭威及他麾下重要人物要派人盯着,此外还要在长安城、汴京城,以及西夏的兴庆府等大城建立秘密分司据点。这个情报司具体机构怎么设置,初步需要多少经费、多少人手,小诗你先自己想想,或者跟下面人商量一下,三天后给我一个方案。”
小诗神情兴奋,道:“殿下放心,这情报司小诗一定替殿下打理好。”
张红玉顿时急了,道:“殿下,我也要成立一个司。”
赵谌顿时感到头疼,说道:“小玉啊!你自己先想好,你要做什么事情,想好了再告诉我,若是真的能够帮到我,我才能给你也组建一个司衙的。”
张红玉认真的点了点头,道:“好,殿下说话算数。”
赵谌道:“我是要当皇帝的人,说话自然一言九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