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土生土长的伊比利亚人来说,大静谧以来的这丧失的60年,可实在太难熬了。
大多数小老百姓,连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只是一夜之间,好像整个世界都变了,自己习以为常的一切都变成了难以奢望的梦想。
社会停滞,生活困顿。大片良田土地要么被海水直接吞没,剩下的也严重盐碱化,难以产出作物了。
生存的压力一年比一年中,人们开始为下一顿饭的口粮而费尽心力,再也没余力去在乎什么生活质量和娱乐了。
温蒂和祖父生活的地方,本是伊比利亚的大城市,倒是还好一点。
但相对的,人们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更加敏感,无处发泄的怨气越来越多。
他们不可能向审判庭发泄。
那些在大静谧后迅速成立,取代了王室统治国家的审判官们,实行了雷厉风行的手段,漂亮的完成了全伊比利亚的接管。
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是多恐怖的事情,其做法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了。
但审判庭虽然维持了居民们的生存,却难以维持他们的生活质量,更无法为他们保证未来。
这无处发泄,甚至不知道起因为何的怨气,不断氤氲累积,最终都发泄到了外人身上。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肯定都是那些从海里来的岛民的错!】
这就是伊比利亚这60年来的真实写照。
人们迫切的想要一个能打倒的敌人,好让自己能有活下去的希望。
作为岛民的后裔,而且还是生活优渥的科学家,温蒂自然是首当其冲,从小也经历过不少霸凌的。
虽说是这样,温蒂还是一脸端正的澄清道:
“审判官并不是坏人。我所住的城市有审判庭的营地,是他们保护了城市里岛民的人身安全。虽然他们暴力执法的样子很讨厌,在抄家搜证据的时候也完全不考虑别人。。。。。。但好歹算是一视同仁。他们心里有明确的敌人,但这个敌人并不是岛民。”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还是什么都没说。他们没告诉伊比利亚人敌人是谁,也没说我们面对着什么。大静谧的一切都被他们掩盖了过去,就好像一旦公布,伊比利亚就会毁灭一样。。。。。。我是不知道他们的选择对不对,但事实是维持现状,伊比利亚也只能越来越烂就是了。”
这也是许多年轻伊比利亚人拼命想离开的理由,也怪不了任何人。
审判庭的态度太过暧昧。
对内严刑峻法,却又不说这种峻法的理由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导致国家一下子停滞的大静谧是发生了什么,曾经充满雄心壮志的伊比利亚,为什么一下子颓废了。。。。。。普通人什么都不知道。
那些大审判官,那些圣徒们。
他们俍就好像是被什么不可名状的怪物追着,光是努力活下来就已经尽全力了,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所幸的是,正如温蒂所说的那样。
虽然审判官们很强硬,很不近人情,还查封了她祖父的研究室,让她祖父一辈子的心血都白费了。
但最起码他们还算公正,也没有危害她和祖父的性命。
而且在温蒂想离开伊比利亚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多加阻拦,很轻易的就放她走了。
理智的温蒂并没有单方面迁怒审判庭,只是分析着现实:
“因为这种无言的绝望,在大静谧后出生的人,很自然就把希望投射在信仰上了。拉特兰教的经典是少数在大静谧后还能公开流传的读物,所有人都读的滚瓜烂熟的。”
“在每个难熬的夜晚,经典中描绘的和平又幸福的圣城,就像皎洁的白月一样让人憧憬。在压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黑夜之中,只有那道温柔的月光照亮世人。”
温蒂就像个真正虔诚的信徒一样,双手合十的虔诚祈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