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也就是个过场,没太多人的事情,不过是都司调动人马,由胡宗宪率领出击去浒墅转一圈,拉两句尸体回来说是大破敌军罢了,可这排场一定要有,要显得赵文华当机立断,胡宗宪英勇杀敌。
这种时候,谁能跟着去,就意味着是赵文华一脉的亲信,能分得一杯功绩。(未完待续。)
130 惊艳
胡宗宪当即望向不远处的杨长帆:“杨参议此来献铳,不如一同前去试铳。”
“献铳?”赵文华眼睛一亮,就此说道,“胡巡抚速去,杨参议留下,这铳如何我要亲自看看。”
“也好。”胡宗宪冲杨长帆递了个无奈的眼神,随后率领部分武官先一步进城调配。
其余人随着赵文华进城,杨长帆莫名其妙被推到了最近的位置,十分不自在。
二人几乎并排一路前行,赵文华关切问道:“军器坊这么快就有出品?”
“说到底还是赵尚书说话管用,工部人资具备,下官率匠人日夜兼工,已有三五成品。”
“好好好。”赵文华舒服一笑,转望左右,“戚将军呢?”
戚继光这才从武将中被人推出,行上前去:“赵御史。”
“之前你说,这燧发铳能大幅提高我军战力?”
戚继光行礼道:“的确如此,杨参议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制备,末将也耐不住试一试。”
“好!”戚继光大臂一挥,“铳何在?”
“已放至都司。”
赵文华再看左右,都指挥使已经随胡宗宪去调兵,他只好拉着戚继光前去:“那辛苦戚将军了。”
“不胜荣幸。”
赵文华入城终于落下帷幕,文武众官散去,只留下杨长帆戚继光等人陪同,一路奔赴都司操场,都司人马此时也在匆匆集结,以追击倭寇。
赵文华很喜欢这样的景象。当即叹道:“前线有胡巡抚。后勤有你们二位。平倭无虑!”
杨长帆倒无所谓,戚继光很尴尬,他应该是上前线的那一批的。
杨长帆帮忙解释道:“戚将军如今统管宁绍台防卫,也是在前线,只是不在苏州前线。”
“对对,都是前线。”赵文华随手打了个哈哈,他总觉得戚继光相比于胡宗宪差了些意思,也说不清差在哪里。兴许是文武之别,不过如今自己大大的得势,曾经同船的人他自然不会亏待,“你看看,戚将军主事宁绍台,倭寇来都不敢来!哪里像苏松那边,来了又来!倭寇也是会捡软柿子捏的!”
戚继光只好陪笑,这话太难接了。
不多时,几人行至操场,军士送来三支沥海产的燧发铳。杨长帆就此拿来,送到戚继光和赵文华手里。
二人握着铳。都感觉到了不小的新鲜。
首先是个头上,相比于鸟铳,精简不少,再者是材质上,鸟铳铜质较多,此铳却铁木各半,膛口等机械用的是精铁制成,其余手柄等处则是木质,握在手里要舒服许多。
其实杨长帆更愿意叫它手持火枪。
杨长帆也不多说,拿起最后一柄,开盖填药上弹,从铳侧取下通条,捅了几捅,而后又撞上通条,拉下锁头,瞄向前方不远处的草人靶子,轻轻一扣扳机。
“轰”地一声,枪膛轰鸣,黑烟散出,再看靶子,身上已经多了一个焦黑的洞。
赵文华戚继光大惊,还没看清杨长帆的准备工作,一枪就已经打完了。
杨长帆在二人的惊讶中,十几秒的功夫又重复了一次,又是一枪,草人已然没了人形。
戚继光屏息问道:“可连发几铳?”
“经我反复测试,五连发为佳。五发过后稍事冷却,即可再连五发。最多一次,连发十八次没有炸膛。”杨长帆笑着放下燧发铳,“若是有时间精研冶炼,也许能做出八连发,十连发。”
“此铳可有长柄?”戚继光惊讶地打量着手中的燧发铳。
“长柄正在做,射程可达此铳的二倍有余,杀敌于五十丈之外!”
“真乃天降神器!”戚继光激动地冲赵文华道,“赵御史,此乃天佑东南!”
赵文华工部出身,对于铳炮还是略知一二,此前鸟铳点火发射,总要一套笨重的流程,眼前这个手铳可神了,直接扣扳发射,省了不少事情,外加携带轻便,真如戚继光所说,天降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