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甚至还在“意外之敌”危机爆发之前,李文渊就从档案库星球上提取出了不少有趣的数据。
当时由于“中央处理器”还没修好,“观测终端”也无法使用,有很多东西都没办法仔细去找。
不过这颗和人类有莫大干系的星球里确实有不少惊喜,就比如失物“微缩星河”,它成功给了李文渊“打包”的机会。
介绍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种“微缩星河”内封着一座星系,即便数据已经大量失真,也依稀能够通过参照物对比出配套图片中“微缩星河”的大小。
李文渊确信那个像“封印着病毒的玻璃管”的东西最多只有正常成年人类的大小,很难想象这种东西是怎么装下一个星系的。
而这种技术,就是他“打包”的关键,将那些巨构星系、行星星系、乃至“天帷战舰”都装进去,到了目的地再解封放出来,这样他就能继续保持着巅峰状态。
有了“观测终端”的帮助,想要找到“微缩星河”失物记录中所备注的那些“疑似丢失地”的地方并不是什么难事。
即便坐标因为年代的关系而产生了些许变化,但是在地毯式地监控下,李文渊还是很快确认了那些地方,并派出了伪装过的飞船前去一探究竟。
毕竟此时的他在星际中已经“死了”,那些专门用来表演的老化战舰也被他直接遗弃,做戏做全套的情况下,他现在的飞船都用一层纳米外壳改变了形态,看上去就是“协调者”的飞船。
于是墨绿色带着点幽光的奇特科研飞船也开始了在银河晃悠的旅程。
偶有银河旅客注意到了这些飞船,也都认出了这是属于“协调者”的舰型,随即不由地感叹道:
“‘监护者’之后,‘协调者’也来这一出吗?”
虽然好奇,但鉴于“协调者”的动静不像曾经“监护者”那么大,几乎银河遍地都能遇到的情况,这件事很快就被揭过,以“协调者”的正常探索行为结案。
没花多久,李文渊的飞船便从不间断的扫描中带来了结果。
整个过程中他也在观察那些“疑似丢失地”的星系,所以不需要报告他也自行得到了结果。
“居然什么都没有么……考虑到记录年代久远、个人记忆出错的可能性,也许‘微缩星河’并非遗失在这些地方。”
“不过既然有‘帷幕透孔仪’被捡走的先例,那‘微缩星河’或许也有可能在某个收藏家的手中?”
他思考着没能在目标地点找到“微缩星河”的原因,却很快又注意到了某个星系之中特殊之处。
“……这里的中央恒星怎么是颗白矮星……”
某个“疑似丢失地”的星系,是由一颗白矮星与其残破的天体系统构成的。
在银河之中这种天体系统虽然少见,但也并非没有,出现在此处似乎十分正常。
但是这颗白矮星本身却有异常。
那场炸在“伪中央处理器”上的爆炸李文渊也是全程观摩的,亲眼见识到超新星爆炸本身很令人感到新鲜。
他倒是知道“主动净化协议”是如何引爆恒星的,那是对巨构建筑“零素熔炉”的配套巨构“恒星增压器”的衍生利用。
这种特殊巨构能够将一颗正常大小的恒星直接压缩成中子星,虽然形成的中子星不完美,却也能够用来提取零素物质。
“主动净化协议”所使用的就是一种简化版的移动“恒星增压器”,能够让本就不稳定的恒星压缩过程更不稳定,甚至是直接反其道而行之,直接让恒星进入到超新星爆炸的环节。
而按照恒星的质量,中子星、黑洞都是“恒星增压器”可能导致的结果,白矮星则同样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