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传统的实业—央企成为阳光保险的商业梦想最终的支持者。
大厦成形作为国家队的央企,在中国经济运行中,是一股最为特别的力量。
作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公司,央企位居中国经济的最上游,集中着这个国家最丰富的自然资源、财务资源和优秀的人才资源,构成国家经济运作的脊梁。
如果说在西方经济学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守夜人关系的话,那么国内的央企就是为中国转型时期从无到有的市场化主体提供基础建设的经济守夜人。在弱小的私人资本没有发展起来,大规模集资手段没有形成的时候,这一支被人们称为央企的队伍,提供着经济基础的服务。它们有时运用政府力量,为经济提供巨额的投资,包括阳光基业。
。。。。。。。。。。。。。。。。。。。。。。。
重生。(6)
建桥修路,挖矿采煤,发电运输等重大项目,在很多市场经济力量没有到达的领域,都活跃着央企的影子。因为有着政府功能的一部分,所以央企的高管们甚至还保留着政府官员的级别。
当初生的阳光保险团队把筹资的希望转向央企的时候,机会来了。
这些特大型企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规避风险,他们也了解风险,并且正在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时候张维功适时地出现了,而他的经历,尤其是社会责任感,让他与这些央企巨头很容易找到思想的交集。事实上张维功应该把眼光转向央企,因为这是他更为熟悉的地方。曾经作为一个颇有作为且仕途光明的官员,政府和政府有关的经济圈里有他的影子。人们知道他,也信任他。从商业上说,这种信任成本,降低了交易中的摩擦。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现实中,从想法形成到获得他们的投资,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央企的决策层很难见到。首先是因为他们很忙,日程的安排很紧,所以大量的信息要被过滤,因此张维功团队必须经过一道道的“关口”
才能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央企老总。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张维功才必须准备得更充分。乘坐出租车到潜在投资者办公场所很远的地方就下车是对的,因为在谨慎而正确地选择投资之时,意外会非常之多。
曾经有一家香港公司准备以1 000万收购一家国内网站,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港方偶然从物业管理处得知那家网站已经两个月没交水电费了,收购的价格立即从1 000万下降到了100万。
其次,决策是漫长的。不同的央企其内部有不同的决策机制,因此有着不同的反应速度并且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创业者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时候,有时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路该怎么走。他们有的信念只是,目标是对的,因此总会得到支持。而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和路径之后,支持随之而来,只需要打开一个缺口,水流就会源源不断。
第一章重生。
。。。。。。。。。。。。。。。。。。。。。。。
。
。。。。。。。。。。。。。。。。。。。。。。。
阳光保险创业的第一个缺口,是从央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打开的。为了这一机会,张维功从2004年6月15日开始准备,直到10月24日才见到中石化的决策者。从初夏到中秋,历时4个多月,季节都已变换。此时,张维功他们已经向389家有规模的企业讲述了投资保险企业的方案。然而,这样的历史性机遇并非所有的目光都能看得到。
目光看到的是近景,眼光所及的才是远方。
因为前期已经和中石化的各管理层有了十分详尽的交流,因此中国石化的最高决策层只与张维功交谈了40分钟就决定投资阳光保险。
紧接着,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简称南方航空)、中国外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外运)的总经理也在分别与张维功谈了一段时间后作出了最终决策。
此时与中国铝业公司(简称中国铝业)也已接触4个多月,当时的总经理肖亚庆是一个做事干练而又十分谨慎的人,仅决策投资阳光保险一事就上了3次班子会作专题讨论。因为长期从事实业,所以这家公司对于细节的关注度空前之高。他们专门聘请了国际化的投资顾问,提出了数百个问题。据张维功的同事回忆,在与中国铝业的接触过程中,从财务开始一直到总裁助理、副总裁及子公司、集团的各位领导,张维功先后拜访过30多次,这个过程提供的投资说明书及相关材料达10多万字。而在张维功回答了大量从各种角度、各种细节提出的问题之后,中国铝业也决定投资这家公司。几年以后,作为中国铝业派出董事的某高管谈及这次投资过程时表示,当时他们决定投资阳光保险,最重要的就是投资张维功,因为相信他能做成事。
重生。(7)
道路开始明朗起来。
以张维功为核心的原始创业团队之所以在股东的选择上反反复复,除了因为张维功和这个团队成员的身上有相当多的理想色彩之外,还阳光基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