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武汉楼市博主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年4月份启动的调整,恰好为宏观调控打了提前量,但事实上,这更可能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5?11”造成的销售困难,使顺驰脆弱的资金链再也无法支撑,加上那时房地产行业前景莫测,项目和企业估价俱跌,终于使顺驰陷入了“屋漏偏逢连阴雨”的窘境。

仍存的疑问是,去年顺驰香港上市铩羽,到底是孙宏斌的放弃,还是投资者的舍弃?即使条件苛刻,总好过今天被迫全国收缩,孙为什么没有抓住上市稻草?

第三个事实,是顺驰今日的困境,其根源不是宏观调控,而是过快扩张造成的管理滑坡。宏观调控并不只针对顺驰,遭遇销售困难的开发商多的是,何以他们都能应付甚至取得增长,顺驰却一路滑落至此?

那是2004年,顺驰正在风头之巅,其超过90亿的年度销售额直逼业内老大万科,来年200亿的目标更令对手气短。然而仅过了一年,2005年顺驰的销售额就急剧滑落到50亿左右,今年根据孙宏斌的说法,可能只有不到20亿。

仅仅宏观调控,并不能解释这种滑坡。事实上,宏观调控只是导火索,管理瓶颈才是火药桶。

在一次专访中,笔者曾一再追问,企业管理中坚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顺驰如何面对快速扩张的管理瓶颈?如何保证大批速成的封疆大吏的人品和能力不出问题?孙闪烁其词,没有正面回答。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冀志罡:一个人的顺驰,一个人的命运(2)

之后的事实证明,虽然那批二十七八岁的地方老总不乏人才,出了问题的却也不在少数。房地产开发需要巨量资金,一次头脑发热的举牌竞价,就可能使整个公司陷入资金困境。最终,一批年轻的经理人黯然下课,而一些创业*的离去也与此不无关系。

一个人的顺驰

说顺驰是孙宏斌的企业,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股权谁属,而是孙的性格已深深浸透了公司。这个规模近万人的大企业,从上到下,无不浸染着这个人的性格和气质。连顺驰员工说话的惯用语,都与孙宏斌如出一辙。

虽然,成功的企业总是难免打上创始人的深深烙印,而创业领袖的个人魅力几乎是一切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竞争要素。但顺驰的异于常人之处在于,它将这种特质推到了极致。

整个顺驰,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孙宏斌;每个顺驰的员工,都像一个小一号的孙宏斌。孙宏斌的模样,就是整个顺驰的模样。

我相信在内心深处,孙宏斌是一个笃信“人定胜天”、“精神胜物质”的人。靠了自己的激情和才干,他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创业奇迹,他有理由相信自己,甚至有理由迷信自己。但他忘记了,企业毕竟不同于个人,个人的激情可以持久,企业的激情却注定昙花一现。当激情退却,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房地产开发是高风险行业,孙显然漠视了风险;盖房子看似简单,实则技术含量很高,孙也漠视了操作难度。这是顺驰遭遇销售困难的根源。

3年前的顺驰,携天津之威横扫全国;今天的顺驰,又不得不尽全国之力死保天津。进退之间,顺驰雄心受挫后的无奈已是昭然若揭。

一个人的命运

孙宏斌是20世纪60年代人。言者有云,这个时代的人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他们更喜欢做大事,而不是赚大钱,更愿意指挥千军万马,而不是躲在家里数钱。孙宏斌是一个典型的60年代人。

孙宏斌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早在“联想”时代,孙就带领手下狂飙突进,使柳传志在惊骇之余痛下杀手,令其入狱长达4年。

但孙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没有因此意志消沉。甚至,他还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什么都想得开了,对失败的承受能力更强了”。刑满出狱,孙宏斌第一件事就是请柳传志吃饭,化解当年的误会和怨恨;第二件事是去天津做二手房中介,从头再来。

孙宏斌甚至没有因冤狱而变得世故。他依然口无遮拦,依然毫不妥协,依然凡事搏到尽。

孙的性格中有豪赌的一面。他有押上所有筹码的勇气,也有全部输光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当年面对柳传志的最后通牒拒不让步一样,他决不认为自己的疯狂扩张是失败的。天津是根据地,回家疗伤是暂时的,他不会放过下一次押注的机会。

不论顺驰最终命运如何,孙宏斌都将在中国地产史和企业史上留下一笔。他既是典型的创业家,又在某些方面与时代格格不入;他的表现很另类,但骨子里很正统;他很宿命,却又在不断地挑战命运;他总是说些自相矛盾的话,但又在始终如一地做事。

在中国地产界这个热热闹闹的江湖,有了孙宏斌,的确多了一份精彩。无论结局如何,这是个值得脱帽致敬的人。

秦松龄:混合体冯仑(1)

(2006…03…24 17:53:08)

blog。sina。sblog_475e0137010002th。html

说起话来,这是一个专攻下三路的人。但你不得不佩服,他把什么事都能说到那儿去,而且比喻还无比之准,听过后的人,往往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比喻能比这下三路更贴切。

当然,除此之外,接近他的人还说,他有男人的直率,大哥的包容,知识分子的斯文,企业家的执著。每一部分都是顶尖的,但却不可思议地混合在一起。

十五春秋似弹指,戏笑雨霜风。

2006年元月9日,长安街旁君悦酒店,在冯仑的召集下,万通六兄弟(编者注:指冯仑、王功权、刘军、易小迪、潘石屹和王启富)“裂变”十年之后再聚首。而2006年,也正好是万通创立15周年。

“冯仑又回到了原来的领袖地位,关照着每一个人。”潘石屹在他痴迷的博客中这样写道。

落草为民

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成长于这个国家建立新政权后最动荡不安的岁月。冯仑正出生于那个年代的古都西安,他的出生地是一个文化气息浓重,又不乏民间生动语言的地方,古朴的历史和民间的诙谐在这里完美地融合。或许正是因为出生在这里,才造就了冯仑今天专攻下三路的准确和生动。20岁的时候,冯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又成为第二届正式大学生,1982年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

冯仑30岁前的人生经历可能是同龄人中最成功的。1984年,他成为*中央党校最小的学员,从中央党校毕业后,留校任讲师,继而到体改委、*工作,30岁的冯仑已经官至正处级。

在“十万青年下海南”的1988年,冯仑被派往海南省筹建体改所,并担任常务副所长。然而,草创之初,既无拨款,又无经费,冯仑只拿到了一批彩电的批文。后来同在海南创业的潘石屹将批文卖了20多万,算是有了第一笔钱。

然而,造化弄人。冯仑很快就在体改所待不下去了,并再也无法回到体制之内。这个原本在体制内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不得不从此沦落飘荡的江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