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中华优秀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 > 第9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第2页)

第9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第2页)

-全景式构图:这种构图形式常用于表现宏大的场面和广阔的空间,如山水画中的长卷和大幅立轴。画家们通过对景物的精心安排和布局,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面的深远和广阔。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全景式构图,生动地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风貌和社会生活。

-边角式构图:以简洁、空灵为特点,常截取景物的一角或半边进行创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例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中只描绘了一叶扁舟和一位垂钓的渔翁,四周大片留白,却让人感受到江水的广阔和宁静。

-对称式构图:这种构图形式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感觉,常用于表现庄重、严肃的题材。例如,在一些宗教人物画中,常常采用对称式构图,将人物或神像置于画面的中心,两侧对称地安排一些陪衬的景物或人物,以突出其主体地位和神圣感。

总之,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特点鲜明,绘画手法精湛。这一时期的绘画不仅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其艺术形式、特点和绘画手法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魅力和精髓。

《匡庐图》是五代时期北方画派荆浩的代表作品。以下是对其创作背景,创作手法、特点、优点和影响的具体解析:

创作背景

-时代的艺术氛围:中国山水画发展到晚唐、五代时,具备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的水墨山水更是逐渐走向了成熟。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对自然的观察与表现,追求真实感和意境的营造。

-画家的经历与艺术追求:荆浩是五代后梁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他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他提倡作画要忠实于自然对象,“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善于创造富有概括力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造,强调笔墨并重。他集唐人山水画法之大成,并努力创新,终成一代山水大家。其长期的隐居生活使他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深入观察自然山水,为《匡庐图》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绘画理论的发展:荆浩着有《笔法记》,这是山水画的重要论着,其中对山石皴法、树木画法等的论述对山水画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匡庐图》是其绘画理论的重要实践体现,如他在图中对皴法的运用、墨色的变化等,都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理念和技法创新。

-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理解,山水常被视为寄托情感、表达精神境界的重要载体。荆浩通过《匡庐图》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一种宁静、超脱生活状态的向往,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墨客普遍追求的精神境界。

《匡庐图》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五代时期山水画走向成熟的特征,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作手法:

-勾皴染并举:画家以中锋画山石,勾勒出山石的轮廓和结构,线条遒劲有力,表现出山石的硬朗质感。同时,辅以侧锋的解索皴、钉头皴、豆瓣皴等皴法来烘托气氛,这些皴法的运用使得山石的纹理和阴阳向背更加真实生动。例如,山头和暗处用类似小斧劈的皴法,增加了山石的立体感和厚重感,然后施以淡墨多层晕染,进一步强化了山石的质感和体积感。

-墨色变化丰富:荆浩注重墨色的浓淡、黑白对比变化。通过不同层次的墨色运用,表现出景物的远近、高低、明暗等关系。如画云时,一改前人细勾填粉之法,仅以水墨渲染,衬托出云彩空灵飘荡之态;画水时,也不再使用前人鱼鳞瓦片的勾线之法,仅以淡墨烘染,显示出水面的明暗变化,兼用舟桥等物象暗示水的存在,展现了一种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

-构图独特:采用全景式立轴构图,以主峰为中心,用浮云烟霞之白,衬托出中、前景的全局安排。画面结合“三远法”(高远、平远、深远),层次分明。近景描绘了平旷的山野、树木、屋舍、河流、石径、撑船的舟子、赶驴的行人等细节,生动具体;中景是幽谷坡峦,有崎岖山路、古木参差和如练飞瀑;远景的群峰巍峨,直上云霄。这种构图方式既展现了山水的雄伟壮阔,又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让观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有着从有人之境到无人之境的奇妙体验。

-特点:

-气势雄伟壮观:画面呈现出大山大水的格局,山峰巍峨耸立,群峦叠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反映出北方山水的雄浑壮美。如画面中高耸的主峰在群峰的簇拥下,更显得气象万千,气势磅礴。

-意境深远空灵:通过山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意境。山间的云雾缭绕,增添了画面的朦胧感和神秘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宁静与悠远。同时,画面中留天留地,俯仰自得,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无限的遐想空间。

-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画家在对山水景物进行细致入微观察的基础上,既注重对自然形态的写实描绘,如对山石、树木、水流等的质感和形态的刻画都非常逼真;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艺术想象,进行写意的表达,使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简单复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优点:

-艺术价值高:从绘画技法、构图到意境营造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展现时代精神:作品反映了五代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审美追求。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但文人墨客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愈发强烈,《匡庐图》中所展现的雄伟山水和深远意境,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体现,它为后人了解当时的文化风貌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推动山水画发展:荆浩在《匡庐图》中运用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为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重要性,对后来的画家如关仝、李成、范宽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推动了北方山水画派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影响:

-对后世画家的影响:荆浩的《匡庐图》为后世山水画的创作树立了典范,许多画家从其作品中汲取灵感和经验。北宋的李成、范宽等画家都深受其影响,在构图、笔墨运用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荆浩的风格,进一步推动了山水画的繁荣。此后,历代的山水画家都对《匡庐图》进行研究和学习,不断从中探索山水画的艺术精髓。

-对山水画理论的贡献:荆浩不仅创作了杰出的绘画作品,还撰写了古代山水画论奠基之作《笔法记》。在《笔法记》中,他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绘景“六要”,以及笔有筋、肉、骨、气“四势”之说,对绘画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这些理论与《匡庐图》的实践相互印证,为后世山水画的理论研究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确立北方山水画派风格:《匡庐图》被公认为北方山水画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体现了北方山水的壮观和美丽,以及北方画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荆浩开创的北方山水画派,以其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风格在山水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与南方山水画派的婉约细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寒江独钓图》是宋代杰出画家马远的作品。以下是对其创作手法、特点、优点及影响的具体解析:

背景

-时代的艺术氛围:南宋时期,绘画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绘画的题材、风格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画家们通过笔墨来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生活的理解。例如,南宋的山水画常以简洁的构图和空灵的意境取胜,《寒江独钓图》正体现了这种时代的艺术风格特点。

-画家的个人风格与经历:马远是南宋时期着名的画家,他的绘画技法独特,以“边角之景”的构图方式闻名。他善于在画面中留下大量的空白,以虚写实,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独特的风格在《寒江独钓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马远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追求,也影响了他的创作。他可能通过描绘渔翁在寒江独钓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一种宁静、超脱生活状态的向往,或是对某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文化传统与文学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渔翁这一形象常常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隐士、智者或追求自由超脱的人。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少关于渔翁垂钓的描写,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种文学意境可能对绘画创作产生了启发。《寒江独钓图》或许是画家受此文学氛围的影响,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类似的诗意情境和精神内涵。

-社会心理与审美需求: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境。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人们寄托情感、寻求精神慰藉的方式之一。《寒江独钓图》所营造出的孤寂、空灵的意境,可能正好满足了当时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宁静、悠远境界的渴望和追求,使人们在欣赏画作时能够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获得心灵上的片刻安宁。

-创作手法:

-线条运用:画家以严谨的铁线描勾勒出画面的主体形象,如小舟、渔翁等,线条刚劲有力,精准地描绘出物体的形态与轮廓,展现出扎实的绘画功底。

-笔墨处理:在画面中,对于渔翁、小舟等重要部分,施以浓墨,使其形象鲜明突出;对于水纹等则用淡墨寥寥数笔带过,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营造出层次感与空间感。

-构图布局:大胆采用“边角之景”的构图方式,画面只截取景物的一角或一侧,留出大面积空白。如在《寒江独钓图》中,主要描绘了江中一小舟上的渔翁垂钓,四周几乎全是空白,却给人以江水浩渺的无尽遐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