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对!
那可是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啊!
就算有罪,也该减轻一等才对,怎么能加重一等?
不然斯文何在?
士大夫的体面何在?
这是郑赐的心声,但是却没法说出口。
毕竟有徐景昌在这里,除了自取其辱,不会有别的下场……郑赐低下了头,郭资和吴中互相看了看,也根本不敢多言。
眼见的所有人都沉默了,天子该给个结论了。
朱棣缓缓道:“朕听得明白……定国公讲的是公平,身为士人,理当更加自律。作为朝廷官吏,更要胜过平民百姓。朕深以为然。不过百官乃是朕的左膀右臂,辅佐朕治理天下,也该有些不同。”
听到这里,郑赐等人心头一喜,难道还有机会?
只听朱棣继续道:“奈何这一次事情特殊,他们知法犯法,又引起百姓众怒,朕就算想饶了他们,也没有道理。就按照黄知县的判词,悉数斩立决!此后再有这类案子,由三法司合议。”
后一句明显只是安抚之语。
反正这一次的人死定了,谁也救不了!
郑赐三人虽然有心阻止,但他们到底不敢违拗朱棣,只能又一次低下了头,选择臣服。
这种倒霉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陛下,你已经是个成熟的皇帝了,不能和徐景昌一起胡闹了。
郑赐三人苦无办法,只能去找蹇义,请天官大人出个主意。
只是还没等他们商量出来什么……一块由天子御笔手书的牌匾,送去了上元县衙。
“天下第一知县”。
六个大字,熠熠生辉。
陛下亲口加封,这是多大的体面!
黄孝儒趴在地上,磕头作响,拜谢天恩。
这一步真的走对了。
黄孝儒当真是五味杂陈。
唯一可惜的就是没有一个同僚前来祝贺,自己在官场也变得人厌狗嫌了?
难道想成为天子宠臣的第一步,就是得罪其他百官吗?
就在黄孝儒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放眼望去,远处人山人海,一队百姓,向这边走来。
他们敲锣打鼓,喜气洋洋。
走在最前面的人,举着一柄万民伞。
兴高采烈,送到了上元县衙。
“黄大人,草民们多谢大人做主,给大人送万民伞了。”
“大人惩办贪官污吏,大快人心。堪比包龙图啊!”
“没错,大人就是当世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