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的讨论中,林子轩提出,除了物理防御,心理防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敌军往往会通过威慑、挑衅和小规模突袭来瓦解守军士气。
如果赫沙城能够主动出击,时不时地对敌军进行反制,可能会有效动摇敌军的进攻决心。
古锦岩对此颇为赞同,她认为可以派遣小股部队夜间骚扰敌营,扰乱敌军士气:“我们的部队可以在敌营周围反复进攻,使他们无法正常休息,心理上会逐渐产生疲劳和恐惧。
等到敌军真的进攻时,士兵的斗志就已被磨灭大半。”
林子轩进一步提出了心理战术的深入思考:“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散布假情报,制造敌军与他们主将之间的猜疑。
若他们不再信任彼此的判断,战力便会大打折扣。”他指出,心理战不仅能够保护己方士兵的士气,还能有效削弱敌军士气。
在探讨防御之余,林子轩和古锦岩一致认为,情报在战事中至关重要。
他们设想建立一个完善的情报网络,由专门的小队负责敌情侦查,并通过密切的沟通机制传递信息。
古锦岩提出了情报系统的基础框架:“可以挑选一些身手敏捷、反应灵活的士兵。
组成专门的侦查队,定期派往敌营附近观察敌军动向,并将情报传回城内。”
林子轩对此提出补充意见:“除了侦查队,我们还可以通过当地百姓获取敌方情报。
一些百姓在敌军中的动向中能够伪装成平民,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随时掌握敌军的最新动态,做出更迅速的应对。”
在这套情报网络的构想下,两人决定建立多个联络点,使侦查队员能够快速传递情报。
这种灵活的情报系统不仅能够监控敌军动向,也让赫沙城的防御得以更具预见性,能够迅速调整防御策略。
随着讨论深入,古锦岩意识到,若敌军持续围攻,赫沙城很难单独支撑。
她提出尝试与周边友军建立联盟的构想,以便在危机时刻获取支援。
林子轩对此提出了进一步的方案:“若我们能与周边盟友联手,不仅可以共享物资,还能互通有无,在敌军包围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古锦岩提出了一个更为实际的步骤:“若能派使者暗中与友军联络,并协商一旦赫沙城被围,便从外部发动袭扰,敌军便不得不分散兵力,从而减轻赫沙城的压力。”
双方经过一番商议,逐步形成了一个联合支援的计划,并进一步设想建立密切的联络机制。
使得双方的援助行动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展开。
此项战略尽管只是构想,但无疑为赫沙城的持久防守提供了一道新的保障。
古锦岩认为,战争带来的不仅是战前的压力,战后秩序同样不可忽视。
她提议,若能在战事中进行合理的物资分配,确保城内百姓的基本生活,将有助于维持城内的秩序和稳定。
城内一旦失序,士气必然动摇,防御力量也会因此削弱。
林子轩对她的想法深表赞同,进一步建议:“若能将士兵和百姓按家庭分区安置。
既方便后勤管理,也能减少流动,避免拥挤和资源浪费。”
古锦岩对此提出了补充:“还可设立应急资源储备,专门用于战后救济和防疫,以防战时造成饥荒和疫病。”
她认为,只有战后预案齐备,赫沙城才能在战后恢复元气,保持战斗力的延续。
正值黄昏时分,仓库门口尘土飞扬,士兵们正忙碌地将一袋袋粮草从车上卸下。
古锦岩身着一袭简单的战袍,腰间束着青色的宽带,显得利落干练。
她神情专注地站在仓库入口,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名搬运士兵。
她的存在让周围士兵们多了几分紧张,卸货的动作不自觉地加快。
这时,一名搬运士兵弯腰扛着一个鼓胀的粮袋,从古锦岩身边走过。
她余光一瞥,立刻觉察到粮袋的异常:这个袋子鼓胀得有些不自然,比一般的粮袋显得沉重许多。
士兵的步伐略显急促,仿佛刻意不与古锦岩对视。
古锦岩微微蹙眉,走上前一步,拦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