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转念一想,他能想到利用菌类创造经济价值,安歌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人家可是专业的。
自然知道怎么开发。
他不过是看的比较多。
只是,安歌不是植物专业的吗?
菌类和植物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吧?
“略懂,略懂。”
安歌毫不犹豫,道:“反正咱们这边山里面的菌类基本上全都认识,知道具体有什么样的成分什么的。”
“当然,即便是偶尔会有一些我不认识的菌类出现,我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文献查阅。”
“反正经我的手,不难弄出一个能让人们轻松辨别菌类品种的方法。”
“这样的话,回头开始采集菌类,就会安全很多。”
想也知道,一般人根本没有查文献的能力,而且也几乎不可能愿意去查阅资料什么的,太多人都是经验主义。
于是乎,安歌便寻思着,干脆按照出现的比例,将这片大山中可能出现的所有菌类都弄一起。
这样的话,所有人对比这个见闻录,也就是图鉴,就能轻松判断出,究竟能不能吃。
也可以参考上面的文字信息,确定究竟是完全不能吃,还是只有轻微的毒性,简单处理之后就能吃。。。。。。。。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当地人用的菌类百科。
因为只会涉及当地的品种,想来,也不会有太多,而且绝大多数当地人都是有看到过的。
这种情况下,愿意去查阅的人,应该会有很多。
当然。
如果出售的话,仅仅只是这样,肯定是不够的。
毕竟也不能保证他们采摘的时候,真的全部都能判断清楚。
所以说,安歌最起码都会设置三重保险。
也就是在采集回来之后,还需要让专人进行一次检查再付费入库,入库之后包装还会再检查一次。
当然,很多菌类肯定是需要烘干操作的,如此一来,就多了一个环节,自然也是可以再检测一次的。
如此一来,出问题的几率可就微乎其微了。
毕竟需要经过这么多人的手。
张正诚听着安歌的话,心里面也在考量着这一切。
的确。
这个世界上不管是植物、动物还是菌类,品种都是非常多的。
人脑子根本就不可能全部都记住。
更何况,每一种动植物和菌类背后都有着非常多的信息。
查阅相关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站在这个角度去看,似乎,基本能力是想通的。
安歌能弄的清楚这些菌类,肯定比普通人容易很多。
这样看来,他搞的这个‘见闻录’的可信度就非常的高。
至于后面的事情,那就看安歌编辑的这个‘见闻录’的实用性怎么样了,不过想来,即便是村民不愿意看,农场雇佣的员工肯定还是得看的。
如此一来,这玩意肯定是有用的。
“如果这‘见闻录’的使用体验可以的话,我觉得,完全可以将其当做工具书销售。”
张正诚也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在想到安歌编写的‘见闻录’可能非常具有实用性之后,便直接脱口而出,对着安歌说了起来,“相信这个对于不少喜欢户外的人来说,都是有着很不错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