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宋朝到底是不是积贫积弱 > 第87章 好东西难分享(第3页)

第87章 好东西难分享(第3页)

赵普当然知道这种事的分寸,便第一时间向赵匡胤作了汇报。赵匡胤是怎么处理的呢?他既没有怀疑赵普的忠心,也没让赵普把钱退回去,而是告诉赵普只管收。

最后宋朝官方再给南唐回礼的时候,赵匡胤在规定数目上专门增加了5万两白银,这个举动一方面点了一把李煜的小聪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赵匡胤对与赵普这个权臣的信任和爱护,不仅不对其怀疑,反而愿意拿自家国库来犒赏他。

除了南唐之外,吴越国也给赵普送过钱。

之前我们提到过,赵匡胤喜欢下了班去赵普家串门,有一天他又去了。正好看到吴越王钱俶给赵普的一封书信以及10个精美的瓶子。

赵匡胤便问赵普瓶子里装的是啥。赵普说钱俶给我的书信里说里面是海鲜,我还没打开看。

赵匡胤就说,打开咱一起瞅瞅是啥稀罕物。结果一看,真的是“小海鲜”,瓶子里倒出来的全都是金豆子,满满10瓶的金豆子。

这下赵普尴尬的脸憋成了猪肝色,赵匡胤却笑了,说道:“没事,你只管收下,不是啥大不了的事。钱俶这老小子不懂道道,还以为咱大宋朝的事都是你们这帮书生做主呢。”

以上就是赵匡胤对臣子、尤其是赵普经济问题的态度,这个态度就是这都不叫事儿。那么赵普罢相难道是因为树敌太多、群起而攻之的原因吗?这个就更不成立了。

首先,哪个权臣没有对立面?历史上即使是品行高洁、性格谦和如诸葛亮,都会被同僚质疑和攻讦,更别说赵普这种从基层上来、奉行实用主义且作风彪悍的人了,他独揽官场10余年,没有对立面反倒才是怪事。

况且,无论是雷德骧、赵玭还是卢多逊,这些人要么不受皇帝待见、要么资历尚浅,他们都不足以成为绊倒赵普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决定赵普被罢相的人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赵匡胤,他罢免赵普的原因根本不是那些放在台面上的经济问题,而是权利问题。

自从中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意识共识之后,两者之间就始终处于拉扯限制和此消彼长的常态。

皇权自不必多说,来源于皇帝,或者是皇帝的代理人,如后宫、太监等,而士大夫权利的重要代表就是相权,即宰相的权力。

可以说,中国的封建史某种程度上就是皇权和相权的共存争斗史。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规律,它客观存在、有如弹簧,任何违背这条规律的行为最后都会受到反噬。

比如强悍如朱元璋,曾想消灭相权,但结果就是使得明朝在后来反而多次出现了强大的相权。

所以回到赵普和赵匡胤这里,赵普被踢出局的原因就是他所掌握的相权已然超出了赵匡胤可以接受的程度。

尽管在最初阶段这种权利是赵匡胤出于对其的信任和治国的需要所做出的正确的、唯一的选择,但当环境形势变化和这种权利本身日益蓬勃之后,赵匡胤也必然做出应对反应。

简单一件事便可反映出赵普的权利。

作为宰相,赵普每天的主要工作便是待在办公室里批示中央各部门、全国各地呈上来的奏折,为此他专门搞了一个大瓦壶放在办公室里,凡是遇到不合自己意的奏折,就直接扔到壶里,什么时候这个壶堆满奏折了,就命人抬下去一把火烧掉。

宰相统揽行政大全,上承皇帝、下达百官。小事情自己办,大事情则要及时向皇帝汇报、按皇帝的指示办。

很多时候,宰相想要扩大自己的权利、压缩皇帝的权力,就会在界限哪些问题向皇帝汇报的尺度上动手脚。

可赵普倒好,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奏折,别说是不汇报了,直接就一把火烧了,这种行为着实是过分了。

再有一点,下属臣子们写给中央的奏折,都是工作中亟需解决的大事、要事,凝聚了他们的热情、心血和高关注度,奏折递上去以后一直没有回音,这些人自然会去探寻究竟,因此久而久之,赵普一把大瓦壶烧奏折的事情也就人尽皆知了。

便是那些对赵普并不反感、此前也未与其交恶的官员,也会因此对其产生看法,成为其对立面的潜在发展对象。

赵匡胤自然是知道这些事情,但是,真正促使他对赵普弄权行为警觉和反感的还是另一件事。

本站网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