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与此事有关而最难承受的人,是法国海军司令沙内。据埃里松所言,当沙内得知英军同僚不告而去的时候,“顿时无比怨恨,于是紧随其后追赶,很想与英军同时在天津展示我海军国籍旗。白河之上,两海军上将展开一场真正的船赛,一场驶向天津的竞渡……”。英法海军在中国河流上如此“奇特的水上竞赛”,当时随军作家无一不加以描述。
8月25日及随后数日
额尔金和格兰特同乘《格拉纳达号》前往天津。英军司令率领一千五百官兵同行。额尔金称,这是一次极为难受之行。皓月当空,须穿越蜿蜒曲折的河滩。
孟托邦带领两艘运有五百官兵的炮舰同去天津。葛罗则乘一艘小炮艇前往。在这条河上,船经常搁浅。
孟托邦二十六日晚上才到达天津。他采取各种措施安顿部队,设立服务部门。法军在华北作战期间,天津将是基地;直至战争结束,甚至之后,也可能仍是。
8月28日
孟托邦将军又沿河而下,返回新河,看望部队。30号那天,他亲率余部,取道白河右岸赴天津(英军则从左岸前去)。卡斯塔诺医生指出,法军经过在华近一年休整,包括曾在船上和登陆之后,官兵们失去了行军的习惯。中途不断休息已成必要。天气闷热得很,穿越光秃秃的平原,行进十分累人。两个兵和两匹马死于日射病。第二天,情景却变得非常合心意了,处处都有花园、菜园。部队接到指示,注意言行举止端庄,购食品需付清钱。
9月2日
占领天津,不费吹灰之力。联军受到欢迎。部队驻扎城外,分别安营在坐落于盐库中间的两座要塞城堡里。英军在左岸,法军在右岸。但是,法军主帅丝毫不满意。巴夏礼和贺布上将一起早于8月23日抵达天津,巴夏礼很为英军食品供应与城中主要供货商讨价还价,这得到格兰特将军的夸奖。可是,法军到来之时,什么食品也找不到了。按规定,凡途经各个国家所提供的粮食物品,两军应当兄弟般地分享。孟托邦愤怒不已。他威胁说,为使部下吃饱饭,只得去老百姓家抢粮了。英军只得让步,并且道歉。两方分享供给。不过,中国商贩总在食品有的是。
第十一章 天津议和(2)
天津是个大城市,工业重镇,人口密集,城墙环抱。不知市民是否有三十万或六十万。孟托邦发觉城市“脏得可怕”。天津东临白河,南接大运河,西连北京,既是良港,又为京城物资供应中心,尤其是大米、高粱、小米等粮食和其他各类食品。这也是个仓储之城,特别是销售堆积如山的食盐,以及从俄罗斯进口的皮毛与制品。在有盖顶的大商铺,货物应有尽有。
阿尔芒医生对天津物资供应充足大加赞扬,“凡出征过的大兵,恐怕从未见过这么丰盈的食物”。这里有法国农促会一样经营的农副产品。馒头米面等主食外,有菜农挑来的新鲜蔬菜,生菜、洋葱、胡罗卜、萝卜、笋瓜等;有鸡鸭肉蛋和野味,以及各种水产海味;还有糖类和白酒等及作料。而且水果中有一种白葡萄,好比枫丹白露地区产的那种。可以说,大家无不称心如意,可像《巨人传》中的庞大格昌埃那样一饱口福。
全城居民,有一部分出于安全考虑害怕被抢已经逃离。天津道曾扬言:西方人都是残杀成性的夷匪,到处破坏抢掠一空。因此,联军士兵接到军令要纪律严明;他们无权进城。但军官例外,故他们竞相前去游览市容,研究地形,了解物产,以为过冬准备打算。
在城内,英法使节和格兰特驻进一处宽阔舒适的宅院。而孟托邦情愿住在白河和大运河汇合处1858年法国公使住过的“衙门”里。两位特使决定再度上场谈判。按各自政府指示,他们要尽可能在天津达成和平协议。另一方面,自八月份以来,中方已多次发出新的信息。如高第所写,“中国人尽管高傲、固执,但也看清形势,即使不很全面,起码足以使他们希望尽快阻止英法联军挺进”。
直隶总督的信函接连不断,要求停止敌对行动;宣布朝廷钦差大臣桂良(《天津条约》签字人之一)由帮办钦差恒祺(巴夏礼在广州任海关收税监督时认识)陪同,从京城出发来天津会晤英法两使。再度派桂良大学士前来,联军认为是中方有诚意的一个姿态。
难道是咸丰皇帝最终降旨结束战争吗?
两位钦差大臣前来劝说额尔金及英法联军放弃推进念头。8月31日,朝廷一品命官桂良大学士露面。对这位满清老贵族,额尔金勋爵和葛罗男爵两年前就已认识。额尔金甚至用反话称其为“老朋友”;但在9月1日的致书中,他表示怕不得已要给对方一点颜色看了,“以便促使这个迟钝的政府有所悔悟”。
桂良钦差大臣声明拥有朝廷授予的全权,并持国玺。他表示准备就《天津条约》批准进行谈判。他保证,三月份最后通牒的任何条款都有可能达成协议。额尔金按惯例,责成威妥玛和巴夏礼把和平条件转递钦差大臣。钦差大臣则以同样方式,习惯只在谈判最后一轮之时对文书们和下级官员先前进行的工作予以干预。
英法盟国方面的要求仍然如下:
(一)对白河口发生的“令人不快事件”道歉;
(二)批准并执行《天津条约》,换文仪式要在北京进行;
(三)向英法盟国派出舰队和军队所耗的“大批费用补偿八百万两银子”。
战争赔款数额进行了艰巨的磋商。清朝钦差大臣要求英法联军不能越过距京城二十公里的通州小城。陪同英法专使赴京最终批准条约的仪仗队人数也构成问题。此系最大的问题。中方希望将人数压缩到尽可能的少。据解释,皇帝的圣威不容许过大的仪仗队,否则有可能看作是对武力做让步。这大概不合英法联军的利益。
相反,额尔金出于声望与安全,却打算带大队人马进北京。葛罗和法国人不赞同这种观点,只考虑派两百人仪仗队;他们认为,英国人称炫耀部队是为他们所代表的伟大国家和人民争光,这是很幼稚的。用布隆戴尔的说法,法国人担心,“在完成和平手续中”炫耀兵力会带来严重后果。但是,他们最后只得听任跟着额尔金的要求走。
最后达成一致,英法联军各派一千步兵、炮兵和骑兵随同两位特使进京,以向中国皇帝递交国书。孟托邦觉得,英国人总带着他们看来很自然的那种傲慢,只想一件事儿;尽量修饰他们的形象,以迷惑中国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一章 天津议和(3)
据杜潘所记,法军从各兵种抽派小队组成仪仗队;而也怀着同样的考虑,“要在北京美貌的女士面前展现他们所有的优势”。孟将军下令给他们佩戴极为漂亮的领带和绚丽的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