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中华优秀文化朗诵稿 > 第4章 先秦时期绘画艺术(第1页)

第4章 先秦时期绘画艺术(第1页)

先秦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特点,以下是对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详细介绍:

一、帛画

帛画是先秦时期绘画的重要代表。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实物是湖南长沙楚墓先后出土的两幅旌幡性质的帛画。

1。《人物龙凤帛画》:出自长沙陈家大山楚墓,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祝寿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其特点包括人物皆做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2。《人物御龙帛画》:出自长沙子弹库楚墓,画中是一位危冠长袍、蓄有胡须、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驭舟形巨龙向天国飞升的场面。

这两幅帛画反映出战国时期肖像画的一些特点:以正侧面立像展示人物,借助衣冠服饰体现身份;人物比例协调,仪态庄重;线条流畅挺拔,色彩运用上平涂与渲染相结合。它们标志着中国古代绘画独特风格的初步形成,为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漆画

中国现知最早的风俗画是《人物车马出行图》(漆画),以黑漆为底,用朱红、熟褐、翠绿、黄、白等多种颜色,以平涂、线描与勾点结合的技法,描绘了王室贵族纳聘迎亲的生活场景。

其艺术特色主要有:

1。毫无神秘色彩,表现世俗生活内容,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趣味和主题,这种对世俗生活的描绘在中国绘画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2。构图上把空间和时间混合表现,全图用五棵随风摇摆的柳树,把画面分为五段,各段分别绘出行、迎送、对话等情节。这种构图方式是中国古代绘画最基本的构图处理手法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形象生动,使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三、青铜器纹饰

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其精美的纹饰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饕餮纹:也叫兽面纹,是商周青铜器上最为常见的纹样。其主要特征是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多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丰富,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多用作辅助花纹,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构图丰满,主纹两侧常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饕餮纹具有鲜明的宗教文化特征,与商周宗教文化有天然联系,其两侧配鸟纹,与目、眉构成神像,用以强化祖神文化。它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时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色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

2。龙纹: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双体龙纹,亦称“双尾龙纹”,其状以龙头为中心,躯干向两侧展开,这类纹饰呈带状,体躯有充分展开的余地,实际上是龙的整体展开的,盛行于商末周初,大多施于方彝或方鼎口沿上。

3。蛇纹: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其特征明显,往往饰缩得很小,也有人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主纹的,见于商代青铜器上。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东周时期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旧称“蟠虺纹”。

4。鸟纹: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商代鸟纹多短尾,凤鸟纹也是商周两代共有的青铜器纹饰,其发展演变中出现的变异具有断代的意义。称为凤鸟纹的一类,头有华冠,有的有角,尾羽纷披,常用于主要的装饰面。商晚期至西周时期流行长尾的鸟纹和小鸟纹,多用于装饰带或作辅助性纹饰。

四、艺术特点

1。神秘而庄重:先秦绘画常常与宗教、祭祀等活动相关,画面中透露出神秘的氛围和庄重的气息。例如,帛画中描绘的人物在龙凤的接引下升天,可能与当时人们对灵魂、神灵的信仰和追求有关。

2。线条表现力:无论是帛画还是青铜器纹饰,线条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线条流畅、挺拔,能够准确地勾勒出人物、动物和各种图案的轮廓,展现出形态和动态。

3。象征与寓意:绘画中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龙、凤、饕餮等,它们不仅是具体的动物形象,更代表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权威或吉祥的寓意。

4。初步的构图意识:如《人物车马出行图》中通过柳树对画面进行分割,展示不同情节,体现了对空间和时间的初步组织和安排能力。

5。色彩的运用:虽然相对简单,但也能起到一定的装饰和表意作用。如帛画中色彩的平涂与渲染,增强了画面的庄重感和艺术效果。

6。与工艺的结合:先秦绘画与青铜器铸造等工艺紧密结合,使绘画艺术得以在青铜器等实用器物上得到展现和传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