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老家的医保怎么转到现在所在城市 > 第122章 小小慈善(第1页)

第122章 小小慈善(第1页)

李国清见状,像队长吩咐任务似地说:“那好说,难得你俩都这样大义。我和刘中义出钱,你出工,不就正好!盖房子是你的老本行,带着工程队,一个月不就竖起来了?”

刘中义说:“只盖三间一层的话,十几万就够了,工钱也得两三万吧,咱三个也就差不多持平了,多一点少一点,对谁都没所谓了。”

他说完,庄瑶嚷着要去看看现场。李国清说,一起去吧,趁着大家都在,可以把话说透。孟萍是住在老宅子的几户之一,另几户要么是没儿子的,要么是没钱盖房的。他们没搬到马路边,倒也落得个清闲自在。他们几个一路走过去。路上,刘中义对庄瑶说:“你就该来现场看看的,看现在的农村,穷人还有的是。咱这地方不是山区,算好的了。四川云南贵州的某些山区的孩子,没衣服穿、上不起学,多的是。中国要想彻底地、全面地脱贫,还需要一段时间。”

到了孟萍家,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摊断壁残垣。房子是土坯房,是孟萍前老公的上一辈留下来的。西屋山因长年遭受风吹雨淋,垮塌了。李国清说,前几年西屋山的中间往外鼓出来,用两根长木撑着,昨天下午终于倒了,好在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看着眼前的一片破败,刘中义想起今年初一挨家挨户拜年时,他到孟萍家的场景。孟萍家的堂屋相当昏暗,因冬天烤火熏得发黑的屋脊、墙旮旯里杂七杂八的农具、凸凹不平的地面、缺角少边的老式木凳……把他带回到穷陋窘迫的青少年,他仿佛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土屋。孟萍大女儿虽然口吃,倒是很爱说话,热情地欢迎着客人,端着瓜子花生尽着礼数。小女儿的兔唇大概使她自卑,她总低着头,不大说话。要不是穷,孟萍会把女儿的兔唇拖到17岁了还不做手术吗?做兔唇手术也就两万块钱上下,要不是穷,至于让女儿一直活在自卑里吗?他当时就想,等桃园成功了,资助一下孟萍,叫她把女儿的兔唇手术做了。将来要是考上了大学,走上社会多影响心理呀!曾经,在他外出打工的第五年,他家的土坯屋倒了。父亲已年迈,没能力再盖屋,就住进了二哥家,正好给二哥家带俩孩子——二哥二嫂都出门打工去了。自那以后,他没再住过土坯屋。沙场开起来后,孟萍家4口人,分到25660元,但孟萍没给女儿做手术,是在考虑盖屋吗?应该是的,这不,屋已经倒了。当李国清说出孟萍的房子由沙场的3个老板出钱盖时,孟萍当时就哭了。她激动得泪流满面,说,我男人那么坏,你们咋怎么好!我曾经老是抱怨自己命苦,咋嫁到二里庄来了,现在再不抱怨了,嫁到二里庄是我的福分,你们这3个老板太好了。一番筹划后,刘中义和李国清当即各拿出8万元,共16万元转给卢四海,卢四海第二天抽调工程队立即施工。刘中义安排孟萍和马晓琼先住一个月。她俩都是离过婚的,同病相怜,应该合得来的。虽然孟萍只是小学文化,但她勤快、踏实、耿直,没有知识分子的肠肠肚肚,倒恰是马晓琼喜欢相处的类型。刘中义偷偷问李涛:“有没有跟贺雪梅商量?”

李涛说:“这次我不再独断专行了,我先问了她,没想到她当时就答应了,还显得挺高兴。我才算是明白了,即使自己做的是全世界都承认的公理,和另一半该打招呼还是得打招呼。我原来老是怕贺雪梅不理解我,少说为妙,结果总是弄巧成拙,现在我算领悟了。”

刘中义做了个鬼脸:“你找到了情感的老家。”

两人相视哈哈大笑。二里庄沙场的3个老板资助村里贫困户盖房的消息不胫而走,竟然惊动了汤泉县电视台。电视台派记者到二里庄现场采访。在施工现场,卢四海第一次面对采访镜头。他正在干活,满身是灰,手上还有沙浆。他有些紧张,不知说啥,大致介绍一些情况后,记者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力?”

时,卢四海忽地想起一句广告词“你好我好大家好”,她就把这句话用上了,把记者逗乐了。采访李国清父子俩时,李国清让儿子发言。平时说话不多的李涛在镜头面前倒像领导读发言稿似的,说得滔滔不绝,慷慨激昂。当记者问他为何放弃外地的生意回归故里,又热心慈善时,他说出了爱因斯坦的名言:“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记者吃了一惊,问:“怎么我听你说话像背诗似的,您的学问一定很高吧?”

一旁的马晓琼开腔了:“他可是诗人!,参加全国诗词大赛,多次获奖呢!”

记者更惊愕了,采访的话题多了起来:“请问,在当今的盛世华年里,您如何评价陶渊明?”

李涛依然口吐莲花:“时势造英雄。当今中国,芬芳遍地、满眼璀璨,采菊何须到南山!”

记者大呼过瘾,抛出下一个话题:“听说您在东莞做生意十几年,颇有成就,请问您为何放弃繁华世界而回归穷乡僻壤?”

李涛目视前方,追忆似地说:“这得感谢我表叔——我的生意伙伴刘中义,他是我生意的领路人,他带领我,让我找到了事业的老家、道德的老家和情感的老家。”

李涛还不失时机地给新桃园做了宣传,说,我表叔现在正在开发新桃园,很遗憾他不在现场。接着,他说出了新桃园的地址。记者对李涛的发言啧啧称奇,说很少碰到这样口吐珠玉、语惊四座的人。采访罢李涛,记者忽地将话筒递到马晓琼面前,说:“您不是县文联的马晓琼吗?我认识您,可能您不认识我,您怎么会在这儿呢。”

李涛像是没说过瘾,在一旁帮着马晓琼解释:“心向光明,总会破茧成蝶,她目前是桃园的技术员呢!她在桃园里写诗,是当代的陶渊明!”

记者愈发称奇了,问马晓琼:“文联里的那帮人我基本上都认识,大部分是眼高手低脱离实际的,您是如何实现身份的转变的?”

马晓琼也学着李涛的样子,先谈了几句感想,接着背起了纪伯伦的诗句:劳作时你们便是一管笛,时间的低语通过你的心化作音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