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战朱门全部 > 第三百六十四章 没有机会吗(第1页)

第三百六十四章 没有机会吗(第1页)

霍二淮安顿好霍五娘一家,准备去巡视自家的田产,找霍惜说了桑田的事。

“爹准备去嘉湖咱家桑田那边,找蚕农要些蚕种回来。庄子坡地上都种了桑苗,等蚕种拿回来,爹准备让庄户们养蚕。”

霍惜点头。去年在庄子上种桑,就是打算让庄仆们养蚕的。

“行,那辛苦爹打理了。等爹拿蚕种回来,我再回庄子上看看。爹你看看咱们庄户里有没有养过蚕的,若没有,再看看附近能不能请人来教,不然到嘉湖请咱家几个佃农回来教大家。”

“好,爹记下了。对了惜儿,去年咱家桑田收入不错,庄子上要不要多种些桑苗?我听说很多人改稻种桑,咱家要不要跟着学?”

改稻种桑,霍惜知道。

太祖立朝的时候,就鼓励过江南百姓改稻种桑。

当初王朝初立,国库空虚,大臣们见养蚕是种粮的数倍产值,就提议改稻种桑,以充盈国库。

当时就规定,田十亩,需有一亩半种桑,三亩种棉。且朝廷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

但那会刚结束战乱,老百姓们内心惶恐,担心没粮吃饭,知道桑田收益高是一回事,但真正实施的也多少人。

到时没粮吃饭,钱都买不到粮食了,要那么多钱干嘛。

而如今国朝已现太平之相,一亩稻田最多不过产谷四石,而一亩桑田,养一回蚕可收近一石的蚕茧。

一斤蚕茧卖一百文,这就已经十两银子了。

若剥成生丝卖,则一斤丝是一斤蚕茧的五倍价。

三斤左右的蚕茧能出一斤生丝。而如今江浙地区一年能养三到四回蚕。扣除成本人工及桑税,一亩田至少还能落个二十两银,比种一亩地产值高多了。

改稻种桑的百姓不在少数。

去年霍家三顷桑田,光自家收的租子,卖生丝就能得八千两银子。她还跟佃农约定,佃农们得的蚕茧和生丝都只能卖回给她家。这又多收了二百多石生丝。

加上与她家交好的渔户们家里得的,广丰水在外采购回的,去年她收了近一千石生丝。光卖生丝,她就不少赚。把生丝织成丝绸赚得更多。

霍二淮心动,她理解。

想了想,说道:“爹,咱家手里三顷桑田,已经不少。两个庄子咱也种了不少桑。稻田还是留着种粮食吧。”

霍二淮连连点头:“你娘也是这么劝爹的。说咱不管多有钱,若没粮吃,有再多钱也无用。爹懂。爹就是知道你要出海,想着你可能缺银子用。”

霍惜心中感慨。

朝他笑笑:“不用担心的爹,出海的银子不缺,咱糖坊赚的也不少。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该种粮食还是要种粮食。”

“好,爹,知道了。爹这就回了,到庄子上要安排追肥的事,过两天爹还要领人去嘉湖拿蚕种。这些天就不能进城来看你和念儿了。”

霍惜点头应了,挽着他的手,送他出门。

父女俩说着改稻种桑的事,朝中也在议论这个事。

户部尚书可能是看着哗哗的银子往外流,库房里出的多进的少,急得嘴角起燎泡。向永康帝抱怨银子使得太凶了。

有官员就向永康帝建议,不若江南地区改稻种桑。

如今谁都知道桑田收入高,比种粮划算。如今又开了海禁,那番商们最喜欢卫朝的丝绸,不惜万里,也要运回国。而本朝还因为产量太少了,对丝绸的交易做了种种限制。

若能改稻种桑,丝绸多了,国库也能充盈不少。

有人同意,就有人不同意。若江南都改稻种桑了,江南百姓吃的粮食要从哪里来?

“可从湖广地区调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