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就省力得多了,而豆类植物,并不适合湖州这种水稻土地块播种,所以,只是在狼族平原与其它龙族驻地的山地上播种,主要当作蔬菜,而种植的主力,移到了马鞍山,另外,还向禾族与河姆渡人提供了一部分,并派人指导他们种植,然后一部分回收,一部分留给对方作为报酬,以后,我们就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换了,等于让他们成为龙族的农民。
豆类不用施氮肥,而且可以与别的作物套种,取得很好收成。
至于麻类,因为种一年可以收几年几十年,所以今年湖州新种的不多,不过周边各部族都有种植,这样可以解决他们一部分衣着问题,不用全部与龙族交换,这样我可以收买人心,因为不平等贸易,他们已经被我们榨干了。
麻类种植,河姆渡人是重点,因为他们实在没有什么我们感兴趣的交换物品,就算是水稻,这么远运送也有不便,最多供应到海族城。湖州大量出产稻米,供应附近各驻地绰绰有余,所以还是让河姆渡成为我们的纺织原料供应仓库吧,另外虎族人那边,我们也送去了一部分麻类枝条,并且派人指导他们种植。
虽然民以食为天,但是龙族要抓紧发展工业,近代化农业还是要向周边逐步扩散,这样,这些部族就会自然被绑上龙族统一世界的战车,而且,共同富裕了,蛋糕才能越做越大。
不过,我最关注的,还是浪里白条的远洋渔业了,这年头,海洋中有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索取,远洋渔民一个人一天的收获,要抵得上一般的农民渔民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收获,自然要重点关注。
十几条铁底木壳船已经建造成功,并且下水,通过太湖水道到了海族城,另外,还有上百条木壳船,在近海活动,龙族现在的海上渔夫已经达到几百人,有龙族的麻类工业在背后支持,渔网不是问题,海上渔业发展得很顺利。
不过规模还是太小啊,主要是适合海上作业的成年海族人太少了,有些海族人已经成为龙族的工匠与技术骨干,总不能让他们再抛下手艺去学打渔吧?
………
海族城的外海就是著名的舟山渔场,这是全国最大的渔场,也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与与俄罗斯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齐名,盛产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这四大鱼类,以及几百种其他鱼类。六七十年代最高峰时,渔船有一万多艘,渔民十五万人,可见资源之丰富。
后世的捕鱼效率比龙族高百倍都不止,所以,就算龙族十多万人口全部是渔民,也可以完全容纳,因此,如何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海洋资源,就成为我朝思暮想的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却出人意外地得到了解决。
这天,智慧完成我交给他的任务回归,龙族的几个在马鞍山新城的高层中午聚餐,吃着从海族送来的美味大黄鱼时,大家都觉得,这么好的资源不能有效开发利用,实在可惜。
这时,智慧忽然神秘兮兮道:“族长,我倒有一个办法。”
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连忙道:“好,那你说来听听。”
“我这次到鱼族,将我们用麻织成的渔网租给他们,带回来几十个鱼族人,听他们的长老说,现在鱼也少了,不是用我们的网,还真抓不到多少鱼……”
智慧的话让我一下子兴奋起来。
这不就是一条现成的出路吗?
鱼族是个中等部族,有将近两千人,散布在苏南平原的水域中,但是,因为长期捕捞,鱼类资源慢慢枯竭,而且,因为我们教会了其它部族捕鱼,而且租给那些部族更加先进的麻网,势必又要在有限资源中再分去一杯羹,这样,鱼族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你的意思是,让这些换来的鱼族人去捕鱼?”我沉吟道。
“不是,”智慧神采飞扬:“我是想让整个鱼族都去捕鱼!”
“这个恐怕有难度吧?”夔提出不同意见说:“故土难离,你怎么能说服鱼族人丢下熟悉的土地,去海上漂泊,为我们捕鱼呢?”
“这个,就交给我吧,”智慧胸有成竹道:“族长,将浪里白条送来的黄鱼带鱼给我一部分吧。”
我大手一挥道:“行,你要多少拿多少,还要什么物资,你尽管提。”
“不用,”智慧意兴满满道:“我一定可以说服鱼族人的。”
虽然看智慧信心十足,但是我与知道情况的龙族高层对他并不抱太大的希望,虽然鱼族人也是渔民,但是驾着独木舟在风平浪静的内河中捕鱼与在无风三尺浪的大海中捕鱼完全不同,也许年轻人好忽悠,但是,要想忽悠那些老的成了精的鱼族高层,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对方是鱼族人。
可是,大出我们意料之外的是,第三天,我们就接到智慧的飞鸽传书,让我们调派大船在太湖接应,鱼族一千八百七十四人全体迁居海族城!
…
直到智慧赶回来后,我才知道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