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如果你骄傲自大,没有人会把成功的经验传授给你;如果刚学到一点皮毛就以为自己是行家里手,自以为是,那么你很难达到成功的顶端,很难进入成功人士的行列。
“越饱满的谷穗,头垂得越低”,这是真正懂得了低调处世的意义后表现出来的谦卑的态度。你越谦卑,就越容易得到别人的赞赏;你越谦卑,就越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谦卑,实在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智慧。
2。今天不留余地,明天山穷水尽
做事留有余地,其实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这是一种温和的处世方式。不说大话,避免给别人带来压力,也避免遭致厌恶;事不做绝,给别人一条生路的同时,也给自己积下了福德。
《菜根谭》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这句话告诉我们: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生活中,看得远的人,从不说过头的话,不把事做绝,总是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走到山穷水尽的绝路上。
而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不给自己留余地,要么打包票说一切包在自己身上,要么就赌咒起誓,说肯定没问题。听的人以为他们能耐很大,可事后却往往失望地发现不过是吹牛皮而已,于是从此再也不信任这种喜欢吹牛皮的人。某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下属李杰,问他:“有没有问题?”李杰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保证三天完成!”过了三天,李杰却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老板同意给他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但对他拍胸脯的信誓旦旦已经开始反感。
类似李杰这样的事例很多,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结果吃亏的总是自己。一位朋友,因在单位里与同事之间产生了一点儿摩擦,很不愉快,就意气用事地对那位同事说:“从今以后,我们之间一刀两断,彼此毫无瓜葛!”
这句话说完不到三个月,他的同事成了上司。因讲了过重的话,他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因为不给自己留余地而给自己造成窘境的例子,在现实中随处可见。
这就是不留余地的危害,我们知道,杯子留有空间,是为了轻轻晃动时不会把液体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是为了不会因轻微的挤压而爆炸;人做事留有空间,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而让自己有回旋的余地。自古以来,给人留余地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周易》中有句话: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至行不可及处,至及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有一句佛偈也说:“凡事不可太尽。”人与人相处时,给别人留下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余地。
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看似平时温文尔雅或者柔弱的人,如果真的被点了死穴,那也会变成凶猛的野兽。事情不要做绝,就是避免点中别人的死穴,不要把人往绝路上逼。放人一条生路,就是给自己一条退路。
看得远的人,眼光不只盯着眼前的一片小天地,他们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谁也无法预料到未来。做事留有余地,其实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这是一种温和的处世方式。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些奇妙的轮回,一时的得意,总要由以后的失意来偿还;一时的猖狂,也总会由以后的报应来弥补。说话做事都留余地,才是保护自己的好办法。当你学会了给别人留有余地,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了退路,让你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应对,进退自如。
3。做一个最“糊涂”的聪明人
学会装糊涂就是说凡事不要太钻牛角尖,不要太想不开,不要太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事情都是随着时间慢慢清晰,抑或慢慢变淡、慢慢化解、慢慢消融的,于是就有了答案。
生活中,有一种人很聪明,他们对于任何事都看得都一清二楚,从不吃亏上当。他们心中的小算盘比谁都打得快,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这样的人忘记了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尽管他们很聪明,但往往你会发现,这样的人因为太过聪明,以至于其他的人都对其敬而远之。
聪明固然是件好事,但生活中,往往有时候需要我们装一下糊涂。聪明容易,糊涂却难。
所以“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该糊涂时糊涂,就等于给各种繁杂的事情上涂上润滑油,使其顺利运转。糊涂哲学体现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不懂糊涂的人,难有大的成就。
说白了,学会装糊涂就是说凡事不要太钻牛角尖,不要太想不开,不要太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事情都是随着时间慢慢清晰,抑或慢慢变淡、慢慢化解、慢慢消融的,于是就有了答案。很多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就成为最“糊涂”的聪明人了。假如有人告诉你:“某某人在背后骂你。”你听后会作出什么反应?你可能会非常恼怒,想立即去找这个人算账。如果是这样,那你不仅气坏了自己的身体,而且还会扩大事态,徒增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