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四书五经合集之尚书 百度贴吧 > 第33部分(第1页)

第33部分(第1页)

莫说本来是王子的人气度与一般人不一样,就是原本为平民 老百姓,甚至出身苦寒低贱如替人看牛放羊的朱元璋,一旦地位 改变,做了天子,那气度与精神风貌也会变若天上地下,这就叫 做“居移气”。

当然,有所影响,有所改变并不意味着主体自身完全不起作 用,像“环境决定论”者所认为的那样,人完全是周围环境的奴 隶。事实上,我们也看到,有不少后来做了皇帝,贵为天子的人, 怎么也改不了早年做平民,做农民时的习性和脾气,甚至一些特 殊的喜好,这就是主体自身的能动性在起作用。用一句通行的话 来说,也可以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所以,一方面,环境地位对人的气质、气度的确具有很重要 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主体自身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就以孟子在这里的意图来说,他之所以喟然而叹“大哉居乎!” 强调“其居使之然也’,其实是为了推出“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 一句话来,要求大家“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滕文 公下》)处在“仁”的地位上。而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 之正位”,选择“仁’的地位,离开主体自身的作用能行吗?这正 如孔子所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一方面,要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但另一方面,“择不处 仁,焉得知?”还是离不开主体的选择作用。

我们在这里再一次看到孟子的确是“祖述仲尼之意”,本意与 孔子“里仁为美”一章的表达方式虽然完全不同,但其思想却是 一脉相承而贯通的。“孔家店”的大小老板前后相隔百年,其配合 却是非常默契,后世之所以用“孔孟之道”合称二人学说,正是 体现了这种相互合拍。当然,所谓配合默契,所谓相互合拍,其 主动的方面都只可能是生于其后的孟子了。在孔子自己,可不知 道在他的身后还会有这样一个深得他的意旨甚至超过颜回的“私 淑弟子”,而如果他真的有什么“圣灵”可知,那还不知道有多么 欣慰哩,起码是可以抵消他奔走列国,“累累如丧家之犬”的劳顿 和遗憾了吧。

回到正题上来,无论是孟子本章,还是孔子“里仁为美”的 一章,都既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社会学研究、历史人物研究的参考, 又可以作为教育学研究的资料,对于学校教育,尤其是家长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养而不爱如养猪

【原文】

孟子曰:“食①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②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注释】

①食:动词,使之食,引申为奉养。②币:指礼物。将;送。

【译文】

孟子说:“只是养活而不爱,那就如养猪一样;只是爱而不恭 敬,那就如养鸟儿养爱犬等畜生一样。恭敬之心是在送出礼物之 前有了的。徒具形式的恭敬,君子不可虚留。”

【读解】

“养而不爱如养猪,爱而不敬如养狗。”

这两句话对于我们在奉养老人时具有特别的警醒作用。

一方面,我们常常看到新闻媒介报道各种各样的对老人大不 敬行为,不仅是不敬,甚至连赡养的应尽职责都不愿意尽到。而 在孟子看来,不仅应该赡养,而且应该满怀爱心,恭敬有礼地赡 养。如果不是这样,那你赡养老父老母也就和养猪养狗差不多了。 你的老父老母如猪狗,你自己不也是猪狗一样没有人性的了吗?何 况,如此下去,你自己也恐怕有被下一代当猪狗养的一天哩。

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现在饲养宠物成风,一条爱犬动辄上 万元人民币,甚至有再翻上十倍、几十倍的,所以,养狗成风, “炒狗”成“疯”。个别人,把狗当作心肝宝贝一般,不仅“养而 有爱”,而且还恭敬有加,同桌吃“饭”,同床睡觉;甚至,吃得 比狗主人自己好,睡的地方也比构主人自己睡的地方还要舒服。可 见,这已超出了孟子的想象范围,不是“爱而不敬,兽畜之也”, 而是“兽畜之也,爱而有敬”了。养狗尚且“爱而有敬”,何况奉 养自己的父母呢?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罢。遗憾的是,我们所 看到的报道,奉养父母“爱而不敬”的人还的确不少,对这些人 来说,已不是“爱而不敬,兽畜之也”,而是“爱而不敬,不如兽 畜”了。也就是说,他们待自己的父母连狗都不如。还是用我们 前面的推论来说,那他们实际上是把自己也看得连狗都不如的了, 或者,干脆说,他们的作为本来就是连狗都不如的!

说到这里,必须郑重声明,我们在这里只是因为联系到孟子 所说“养而不爱如养猪,爱而不敬如养狗”的意思而加以理解发 挥,绝不是专门把矛头对准饲养宠物和“炒狗”的人,特此声明, 以免引起误会。

总起来说,这一章对我们的重要启示还是一个对父母的态度 问题,也就是“孝”的问题。在一般认为“孝道”已日渐式微的 今天,这个问题当然已没有孟子的时代那样在社会生活中举足轻 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对老人的奉养已日益暴露出问题,而 且,在世人对这方面的问题日益关注的时候,孟子的论述不是对 我们很有警醒作用吗?

………………………………………………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原文】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 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②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注释】

①财:通“材”。②淑:通“叔”,拾取。艾(yi):同“刈”,取。也 就是说,淑、艾同义,“私淑艾”也就是“私淑”,意为私下拾取,指不是直 接作为学生,而是自己仰慕而私下自学的。这也就是所谓“私淑弟于”的意 思。

【译文】

孟子说:“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化 育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学识 风范感化他人使之成为私淑弟子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的 方式。”

【读解】

我们在前面已经听孟子说过:“教亦多术矣。”(《告子下》)但 他在那时并没有说“多术”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而只是重点说 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不屑之教”。现在,他又列出了五种 不同的教育方式。

朱熹曾经逐一列举了孔子、孟子用这五种方式在不同学生身 上的运用,比如说孔子对颜渊、曾子就是“如时雨化之者”;对冉 伯牛、闽子骞就是“成德者”;对子路、子贡就是“达财者”;而 孔子、孟子分别对樊迟、万章就是“答问者”。至于“私淑艾者”, 朱熹举的是孔子、孟子分别对陈亢、夷之。其实,孟子自己认为, 他就是孔子的私淑弟子,在《离娄下》里,他曾经说过:“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这其实就是对“私淑艾者”的最好 解释。

虽然孟子在这里所列的五种教育方式已包括了德育、智育等 各方面,但严格说来,它并不是一个全面的教学体系,各种方式 之间也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而只是一种列举的性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