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安西都护府失去了与中原的联系,但留守的安西军并没有放弃抵抗。
他们继续在西域坚守,直到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才重新与内地取得联系。
然而,由于唐朝政府此时已经无力再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安西军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继续抵御外敌。
安西都护府的核心是龟兹城,由安西大都护郭昕亲自镇守。
龟兹拥有较强的人力和经济资源,为唐朝守军提供了长期的后勤支持。
然而,在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孤军奋战后,安西军的兵力逐渐枯竭,战斗力也大幅下降。
最终,在公元808年冬,吐蕃大军再次向围困了多年的龟兹城发动总攻。
在吐蕃大军的猛烈攻击下,安西军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
最后一位大都护郭昕也在战斗中以身殉国。
至此,安西军结束了其悲壮的历史进程。
通过以上历史史实大家发现一个问题没有,那就是中原王朝一旦衰弱就很难维持在西域的统治了。
为什么呢?不是还有忠于中原王朝的统治力量在西域生存吗?
答案很简单,镇压成本太高,中原王朝根本无法支援西域的自己人。
归根结底就一件事:中原王朝无法把军队和物资运到西域。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原王朝的统治力量在西域太过于薄弱了。
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加强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即可。
那么怎么加强呢?
两个字:修路!
有人说,在古代往西域修路成本太高了,中原王朝根本承担不起,你这个解决方案根本不现实。
我想说图样图森破。
古代中原王朝干不了的事不代表黄巢干不了。
因为古代中原王朝和黄巢修的根本不是一种路。
古代中原王朝往西域修路基本都是为了军事调动和人员往来,总结起来修的就是道路。
而黄巢要修的却是商路。
道路和商路最大的不同就是,道路是损耗性交通设施,而商路却是盈利性交通设施。
也就是说,如果修建的道路是为了调动军队和人马,那么它只会给中原王朝带来负担。
而如果修建的道路是为了加强经济联系,方便商贸往来,那么就可以给中原王朝带来利益。
其实想想后世就知道了,我大中国为什么拼了命的修路,因为“要想富,先修路”。
如果你能生产足够的商品,那么道路的修建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一本万利的买卖。
就像现在的河南道一样,黄巢虽然要花1000万贯来修路,但是河南道上上下下却没有一个瞎逼逼的,反而是一片歌功颂德的声音。
特别是工厂主和农场主,简直就迷恋于修建道路的基建游戏当中。
一些挣了大钱的资本家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搭桥、造福乡里,甚至已经形成了河南道的新风尚。
河南道现在的二级、三级公路纷纷以个人的名字或宗族的名字命名,就是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
所以说,黄巢根本不怕花钱修路,怕的反而是地方割据状态阻碍了修路工程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