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王立群读史记项羽全集央视网 > 第三节 力挽狂澜 灭杀强秦(第1页)

第三节 力挽狂澜 灭杀强秦(第1页)

破釜沉舟

项羽取得正式指挥权之后,立即发动了巨鹿之战。

当时,王离、苏角、涉间率领的长城军负责攻城,章邯率领的秦军负责守卫甬道。

项羽首先派勇将黥布率两万军队渡黄河,取得小胜;然后,沉了船,砸了釜甑,烧了庐舍,每人只带三天的粮食,以表示此次出战必死的决心(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破釜沉舟”(釜,就是锅;甑,是蒸米用具)。

项羽过河之后,立即攻击守卫甫道的章邯,经过殊死大战,首先击败章邯。

当时在巨鹿周围的齐将田都、赵将张耳、燕将臧荼等,一直等到项羽击败章邯兵团,才纷纷参战,与项羽军联手大败秦长城军,杀死苏角,俘虏王离,迫使涉间自杀。

巨鹿之战打得极为艰苦。当时前来救赵的诸侯军,竟然无人敢于参战,只敢在自己的军营中观战,而且留下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作壁上观”(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司马迁的《史记》一连用了两个“无不”描写这场战斗的惨烈: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明人茅坤用两个“最”评价巨鹿之战:

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统帅诸侯

这一仗打赢之后,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进入项羽的军营,“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终于靠自己的实力与战绩获得了天下反秦联军的承认,成为诸侯联军的统帅(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巨鹿之战的第一阶段胜利结束。

巨鹿之战最终的胜利是多种因素促成的:

首先是项羽给予秦军的巨大军事压力。

解除了巨鹿之围后,项羽率部驻守在漳水南岸,诸侯军驻守在巨鹿城外,对章邯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给章邯以巨大的军事压力。双方对峙相持约半年。

秦二世三年(前207)六月,经过半年修整的项羽派蒲将军率领部分楚军渡过漳水,日夜兼程,截断秦军的归路;自己亲率大军北渡漳水,再次大败秦军。

其次是章邯的备受猜忌。

秦二世三年(前207)夏,因为章邯兵团屡屡战败,秦二世频频派人斥责章邯。章邯害怕,就派手下的长史司马欣回京城汇报军情。当时,秦朝宫廷是宦官赵高专权,赵高大玩“指鹿为马”的游戏,震慑大臣,猜忌领兵的将帅。司马欣到了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司马欣见势不妙,赶快逃走,还不敢走原路,赵高果然派人追杀司马欣(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司马欣不但未见到秦二世,还差一点被赵高所杀,于是赶快逃回来,劝章邯早作安排。

再次是劝降信的巨大威力。

当章郎处于两难的困境之时,陈馀给他写了一封劝降信,以秦将白起、蒙恬立有大功最终被杀之事劝章邯投降(白起为秦将……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告诫章邯现在的处境是“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为什么不和反秦大军联手共攻秦,分王其地?这封信极大地动摇了章邯为秦而战的信念,摧毁了章邯的心理防线,迫使秦王朝最后一位大将临阵倒戈。

最后,项羽军团粮草紧张。

项羽军团虽然在军事上节节胜利,但是,也面临一个重大难题粮少。所以,项羽权衡利害,接受章邯投降。

秦二世三年(前207)七月,项羽在殷墟(今河南安阳)接受了章邯军团的投降。

巨鹿之战中,项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决战决胜的精神。项羽举重若轻,以少胜多,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巨鹿之战虽然是天下反秦武装和秦军主力的决战,而且是项羽登上历史舞台的关键一步,但是,巨鹿之战对项羽的要求却很单纯,就是全力作战。这场决定秦王朝生死的著名战争,说到底只是一场局部战争,不需要项羽在战略上作任何周密的安排。因此,项羽把他自己作战勇猛这一强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从巨鹿之战看,项羽是这个时期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的“破釜沉舟”,化指挥员的意志为全体战斗员的决心,极富创造性。但是,这样一位军事天才为什么会被刘邦战败呢?

为了解开这一谜题,我们来看项羽另一场出色而又留有遗憾的战争:彭城之战。彭城,就是今天江苏省的徐州市。彭城之战是刘邦、项羽之间的第一场正面战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