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没说话。
“二爷,您说张皮绠在这里?”林大翠指指高耸的楼阁问,“那禹爷呢?”
“我现在不是十分确定,这里的绠子是你说的张皮绠。吃罢饭叫他下来,你帮着认认。”刘健说,“梁王不在这里,去哪儿了,我不知道。”
“二爷,我随小姐离开治雉河集时,才八岁;绠子更小,五岁童儿。”林大翠有些为难,“二爷,恐认不出来了吧?”
“咳。”刘健没答,咳了一声。
林大翠见状,便不再言语。
须臾,刘光带着几名提着黑色大漆双层提盒的仆人跑了过来。
刘光先来到刘健旁,打干行礼后,起身指派其它仆人将提盒里的饭菜榚点摆到石桌上。
不一刻,二碟四个馒头、二碟四个绿豆糕、二盘带汤苏造肉、二盘黄豆芽炒肉沫、二碗花生红枣大米粥、两小碟大蒜、摆上石桌。
从楼基转弯处,适时过来两名仆人,手中托盘里是两杯盖碗热茶。
“还是张北的手艺?”刘健接过仆人奉上的筷子,随口问。
“回二爷,正是。”刘光答。
同治初年,皇宫里把大清初年睿亲王多尔衮的“四格六法”考察评价官员的方法,运用到宫里的人事安排、调动、任免上。宫里从太监宫女到太医御厨,每年年终都要考核一次,优胜劣汰。
去年末,宫里太监总管安德海督考了他平生最后一次年度考核。
御膳房的盐山籍的御厨张北,就是在这次考核中,因向尚膳正贿赂的银两不足,被无情放遂出宫。
张北回乡,被刘府招用。刘庭方老爷吃不惯张北的京味菜,于是张北便被安排到刘老爷总也不来的琼花山庄。
“你们下去吧。”刘健见林大翠立在凳后,连筷子都不敢踫,便让一边候立的刘光等人退下。
“是。二爷。”众人打干告退。
“大翠,坐下,吃。”刘健夹口豆芽,拿起个馒头。
“二爷,我哪敢跟您同桌进食?”林大翠吞咽着口水。
“我说了,我们不是主厮。更何况你现在已是正民了。”刘健看着林大翠,命令道:“坐下,吃饭。”
“好,二爷。”林大翠扭捏的坐下,轻端粥碗。
“大翠,跟着我做。”刘健教起林大翠吃饭。
苏造菜是荤菜,因为微微有些泛凉,菜汤表面有些凝固。刘健微皱了一下眉,夹了一筷子,放到掰开的馒头中。
少焉,林大翠学着刘建的样子,掰开馍,蘸点儿苏造肉的卤汤,筷子夹几块肉,塞进馒头,大口啃吃起来。
“二爷,这是什么菜?里面的肉怎么这么好吃。”林大翠很快干掉两个夹肉的馒头,一碗米粥也快见碗底,“在刘家,一年到头,我也吃不上两片肉。”
“这菜叫苏造肉。是乾隆年间,御厨张东官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香料,为皇上烹制出一道肉菜。因为张东官是苏州人,所以这菜叫苏造菜。”刘健只吃了一个馒头,把碟里剩的馒头和那碟苏造肉推给林大翠,说,“当然,我们吃不起五花肉,这里面是猪肺、猪肠、猪肝还有油炸豆泡,替代的五花肉。”
“比花肉好吃。”大翠把粥干完,一粒米未留。
“这个你也吃了,不够再让他们上。”刘健端起茶,漱了漱口。
“二爷,够了、够了。”林大翠掰了一小块馒头,擦拭着自己那盘苏造肉的盘子。
“我老了,吃不多咯。”刘健喝着热茶。
“二爷,那我吃了?”林大翠看着刘健那盘未动几筷子的苏造肉。
“吃吧。还有这个绿豆糕。”刘健笑笑,“我老了,吃不得甜食。”
未几,桌上碟空盘净。唯二小碟大蒜,所剩颇多。
“二爷,蒜我收着,行不?”林大翠看着几瓣剥得干干净净的大蒜。
“行。”刘健笑笑。
林大翠拿出一方帕子铺在石桌上,将蒜从碟中捏出,放到帕上,兜起帕角,包裹好,塞入怀中。
“二爷,他们有两个人醒了,好像吵着要吃的。”刘光跑了过来,打干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