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州,荒州西部海岸线。
身为大陆帝国,两个势力对于海洋的开发并不算太多,本身航海技术也体现在小型超凡技术,而不是大规模航海技术运用。
因此,整个西海海洋,清两个帝国势力根本没有什么有效的开发。而且两个势力的造船厂和清河帝国的符文技术完全不通用,只能是从头开始。
造船开始,首先需要建造造船厂,因为炎州和荒州距离中州和北原州实在是太远了,而且交通只有战争时期修建的铁路和公路。
如果从东部两州订购物资,运输到西海岸线,那么所需要的运输费用就足以比拟材料费用。
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在两个州开办新的工厂,完成产业化集中。形成对造船厂的配套设施的建设。
于是,一边组织战俘在两个州开始遍地的修路,一边是运输工厂设备,在各地矿山附近开办冶炼厂,再建立零件加工厂。
之后进行部件组装厂和符文研究所,最后一段段舰体结构送到造船厂开始最后的总装,完成战舰,客船,货船以及各种海上平台的建造。
如此一来,就相当于要在一穷二白,经历了战火的大地上建立一套工业体系,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是海量的。
但毕竟这里也是清河帝国的一部分,在确定了支援后,清河帝国第一时间抽调了超过五十万的各级工人,技术人员派到了那里进行安置。
同时,天空中浮空平台对于地理环境进行大规模扫描,根据地形图以及实际地理情况规划出实际的建设方案。
不过在战争彻底结束之后,清河帝国开战前征召的超过三千万作战部队,以及后续补充的一千万作战部队相对于清河帝国来说,是一股无比庞大的军事力量。
对于这一次的征兵,清河帝国经过商讨之后,决定对于如今的军队数量保持下来,不进行扩编。
不过因为这一批征召的部队大都是陆军,而在战争结束后,清河帝国除去把目光放在内部建设,还需要对外开拓。
而能够开拓的方向,就是海洋,特别是北方海岸线和西方刚刚得到的海岸线,漫长的海岸线上,因为地广人稀,甚至还有两栖怪物盘踞。
于是,在第一阶段,清河帝国需要一支庞大的近海防御舰队,保证沿海的安全,第二步建立足够的可以外出战斗的作战舰队。第三步,完成远洋作战舰队的建设,以航母战斗群为基础作战单位。
同时因为战斗结束,对于南海海域海军总部,以及南部群岛海域海军总部的支援也要跟上。
于是,对于战争时期扩编的这几千万陆军,其中技术人才转向空军,根据这些年整编,一共是一百万人员。
除此之外,还有一百万进入清河帝国各保密军事作战单位。
同时,就是大约五百万整编为武装治安部队,分配到新占领的荒州和炎州。同时还有一批三百万的士兵因为伤残,服役年限过长等各种情况退役,这些人退役后会进入治安队或或者民兵部门安置。
在之后,就是一千万的部队就地改造训练为海军,这些海军包括海军路陆战师,岸基防御部队,岸防舰队,以及远洋舰队甚至是后勤部队。
比如说,因为这一次整编,一千万分配到了海军的士兵,其中分到了海州战区一百万,编入陈到下属。
分配到了南海海域海军总部三十万,分配到了南部群岛海域海军总部八十万,算作是对于两个海军总部的支援。
特别是那南部群岛海域,作为对一片辽阔海域开发的战区,人手自然是多多益善,毕竟有一个士兵的编制,就会有一份投入,又不是只给人不给物资。
八十万,相对于群岛海域辽阔的面积来说
,实际上也不算多,不过随着这一批八十万作战部队抵达,还有两个建造完毕的航母战斗群,以及一百艘格式辅助舰支,以及一批猎装十万人的海上武器装备送到了群岛海域海军总部。
有了人,有了武器,这群岛海域海军总部就可以提供充足的力量,
在那之后,还有两千万作战部队,才会整编为正式陆军,所有的陆军以军为单位,驻守各地新占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