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女飞行员徐枫灿的事迹 > 第25部分(第1页)

第25部分(第1页)

陆时不能有任何差池。姚玉兰在大郭庄机场着陆也有有利条件,那就是她与这个机场非常有缘,对它非常熟悉,这里有她刻骨铭心的记忆。

1956年6月30日,姚玉兰从济南乘火车来到了徐州空军第五航空预校,在这所“炼狱”里锤炼了八个多月,使她由一名女学生“蜕变”为一名女战士。五预校坐落在徐州西北郊的花园村,校舍是一码齐的平房,校园很大,从全国各地来的140多名女赏,全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的精英,俞素梅已经拿到南京航空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许雅君是留苏预备生,刘晓云已被哈工大电机系录取。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预校并不是天堂,而是“炼狱”,她们过的是一般姑娘难以忍受的军旅生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12人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夏天罩着豆包布蚊帐睡觉时,又闷又热,整宿无法入睡。每当“答答滴滴答。。。。。。”的起床号响过后,没等醒过来便开始了一天紧张严肃、单调、疲惫的军事训练。一天操练下来,腿脚都肿得鼓鼓的,像两根儿石柱子,沉沉的、直直的,走路都变了形。140多名姑娘中,刚到预校时有近半数留着长长的辫子,姚玉兰和许雅君都有一对又长又黑的发辫。有一次出早操,因为梳理辫子,姚玉兰迟到了。当她急匆匆地跑到队列前面时,中队长板着面孔向她嚷:“姚玉兰,你为什么迟到?”姚玉兰红着脸低着头不回答。“我在问你话,你听到没有?”中队长板着面孔继续吼道。姚玉兰的脸更红了,头更低了,真想找条地缝钻进去。正在这时,许雅君冲出队列,拉着姚玉兰就往宿舍跑,中队长叫她站住她也不听。跑到宿舍,许雅君找出一把剪刀,将她的一对辫子也给剪了。等中队长赶到时,四条长辫已经落在地板上。望着这一幕,他没再说什么,只是鼓了两下掌后就扭头走了。姚玉兰瞅着地上的长辫哭了,许雅君赶忙劝慰她。

9月下旬的某一天,姚玉兰和10多名女学员来到大郭庄机场,要在徐州上空做体验飞行。她们乘坐的是一架墨绿色的里—2型运输机,为她们开飞机的是两名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这是姚玉兰第一次坐飞机。里—2型飞机是一种活塞式下单翼后三点式飞机,最大时速只有250多公里,最高升限只有4000多米,稳定性差,易受气流影响。那天,老天爷仿佛有意与这批首航的姑娘们为难,气流非常坏。飞机升空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紊乱的云团中飞行,飞机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小舟,时而被气流高高掀起,时而又被低低揿下。不一会儿,原本有说有笑的姑娘们,便开始翻江倒海地吐开了。姚玉兰好强,开始还强忍着,但没坚持多久,她也吐了。飞机终于落地了,姚玉兰她们一个个蔫头耷脑,而两位女机长却神采奕奕,和她们的狼狈相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看她俩,姚玉兰的心凉了,萌发了自己不是当飞行员材料的念头。其中一位女机长一看她们垂头丧气的样子,便笑着安慰她们:“小妹妹,你们第一次坐飞机就遇上了这种坏天气,加上你们昨晚可能没睡好觉。不要怕,我们刚飞行时,遇到这种恶劣天气也吐得很厉害,后来逐渐适应了,就不再吐了。”“真的?”姚玉兰脱口而出。那位大姐笑着点了点头,走到姚玉兰身边,拉着她的手道:“蛮漂亮的,叫什么名字?”“姚玉兰!”“我希望在航校毕业生名单上有你姚玉兰的名字。好好学习,刻苦锻炼,相信自己,你一定能飞出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在返回预校的路上,姚玉兰一直默念着大姐的这句话。就是这四个字把姚玉兰送上了万里蓝天,闯过了航道上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姚玉兰没有辜负大姐的厚望,20年后,当年坐飞机都吐的小鸟,现已是羽毛丰满、翅膀坚硬的雄鹰。她驾驶着里—2型飞机无法比拟的现代化三叉戟飞机又来到了这里,她“相信自己”能在哺育过她的徐州上空,在她初次升空的大郭庄机场,克服重重困难安全降落。

姚玉兰面对天气和飞机都不好的双重困难,为确保一次着陆成功,她的一杆一舵都必须绝对准确,下滑角不能大不能小,大了飞机会冲出跑道,小了飞机拉不起来,会提前触地;航向不能左不能右,左了右了都很难修正,飞机会偏出跑道。“航向、高度正常!”“起落架放好!”“襟翼放好!”“高度200、100、50、20、10米。。。。。。”姚玉兰在机组的密切配合和地面精心指挥下,驾驶有严重故障的952号飞机安全着陆。90多名重伤员得救了,他们被及时送往徐州各大医院,飞机上所发生的一切,伤员和护送的医务人员一点儿也没有察觉,他们都以为这次的鬼门关之行是一次正常的航行。

姚玉兰历险救伤员的事迹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时候,最高兴的自然是贺铭一家,小叶青拍着手跳着脚叫道:“妈妈上广播了,妈妈真棒!”“对,你妈妈是天底下最有爱心的母亲!”

1977年元旦前夕,北京电视台的王天庆记者拿着经空军审批的介绍信来到西郊机场,季副主任接待了他。王天庆将拍摄提纲递给季副主任:“姚玉兰同志的事迹播放后,社会上反映非常强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很多群众来信。”“我们也收到过不少这样的来信。”“台领导反复研究,决定拍一集《唐山救灾中的蓝天女战士》电视片。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展示我国女飞行员的风采,让世人一睹她们的英姿,希望你们给予大力支持。”“这是天大的好事儿,也是我们自己的事儿,我们一定会尽全力支持。有关具体事情你与宣传科的贺副科长商量,他负责新闻文化工作,他还是姚玉兰同志的爱人。”“是吗?那太好了!”季副主任将王记者领到宣传科,正好贺铭在。季副主任正要介绍,贺铭先开口了:“不用介绍,我认识,您是北京电视台的王天庆同志。”“你怎么认识王记者?”“我看过王记者主持的节目。他是名人。”“什么名人,复员后在电视台混口饭吃。我也当过兵,地勤机械兵。”三人越说越近,越说越亲。

贺铭仔细看完电视片脚本后,脸上并没有那种喜出望外的表情,王天庆心里纳闷儿:“我给你老婆‘树碑立传’。你怎么一点儿高兴劲儿都没有?”便问:“贺副科长,你对脚本有啥意见?”“我觉得脚本的内容与标题不符。唐山救灾的蓝天女战士是一个群体,不是姚玉兰一个人。事实也是如此,唐山救灾中,所有的女航空员都有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你们的镜头应多对准她们。”接着他给王天庆记者介绍了俞素梅、许雅君、刘晓云等人的事迹,重点讲述了刘晓云含悲救灾的故事。

刘晓云的老家在唐山解放路,父母和哥嫂侄儿都住在那里。地震后她心急如焚,多次请战,要求参加去唐山救灾的飞行任务,但领导考虑到她家受灾情况不明,决定暂不安排她飞行。说来也巧,一次姚玉兰拉着100多名伤员飞石家庄,飞行途中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儿向服务员打听机组是哪个部队的,当他得知机组所在部队的代号和驻地后,便流着眼泪让服务员给他的姑姑捎口信儿。他说,他是刘晓云的亲侄子,他的爷爷、奶奶和父亲全遇难了。当姚玉兰将这一噩耗告诉刘晓云时,她虽有思想准备,但还是一下子被震蒙了,她没有想到会失去那么多亲人。父母虽已年迈,但身子骨还很结实,哥哥年富力强,是深受唐山人民拥戴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巨大的家庭灾难使晓云悲痛欲绝,也更激起了她的战斗激情,她再次向领导请求执行救灾任务。经反复研究,领导决定让她先跟随飞机去唐山处理后事,归队后再参加任务飞行。这次打击虽然比以往任何一次打击都沉重,但她仍然没有趴下,百炼成钢,一次次磨难使她坚强。

翌日,刘晓云回到了唐山,这片生她养她的故土已经面目全非。她强忍悲痛,将两位幸存的嫂子和两个年幼的侄儿侄女召集在一起,百般安慰她们,劝他们节哀珍重,尽快振作起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重建家园,并将父母遗留下的存款全部给了嫂子们,连自己身上带的所有现金和粮票也留给了他们。当时不少家庭正为财产分配闹纠纷,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干扰,刘晓云主持召开的家庭会和分配钱财的做法,为当地居民树立了榜样,受到了民政部门的高度赞誉,并给部队写来了表扬信。刘晓云处理完后事,就急匆匆赶回部队。为了减轻嫂嫂与政府的负担,她将两个负轻伤的侄儿侄女带回北京调养。归队后的第三天刘晓云就开始执行抗震救灾的飞行任务,直到任务结束。

王天庆听后颇有感触:“你的建议很有价值,这些故事的确很感人。在唐山抗震救灾过程中,女飞行员无论在空中还是地面,都向唐山人民交了一份写满爱心的答卷。回去后我会认真修改脚本,力争更全面、更真实、更生动地反映女飞行员的战斗生活。不过,主线不会变,姚玉兰同志的主角地位不会变。你不要有什么顾虑,为确保电视片的质量不应避亲,你要多提供有关姚玉兰同志的情况,除了她本人外,你最有发言权。”贺铭笑了笑,没吱声。整个拍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王天庆带着摄制组跟随姚玉兰机组执行过几次任务:一次是去昆明接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代表;一次是去福建前线帮助歼击机部队转场;一次是给内蒙古遭受雪灾的灾民运送救灾物资。他们拍摄了姚玉兰机组执行任务的全过程,从飞行前的下达任务到飞行后的讲评,每一个飞行环节都没放过。除此之外,摄制组还到徐州采访了住院的伤员,到唐山灾区拍摄了现场实景,也采访了俞素梅、许雅君、刘晓云等女飞行员。

为了全面反映女飞行员的战斗生活,王天庆提出要拍一组姚玉兰家庭生活的镜头。一天傍晚,王天庆一行五人来到了一号楼一单元三层306号姚玉兰的家。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贺苗壮已经放学,贺叶青也从幼儿园回到了家。王天庆先在姚玉兰家转了转,他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拍摄画面。姚玉兰的家也是贺铭的家,三室一厅一卫一厨,使用面积70平方米。厅很小,不到10平方米,实际上是一个小餐厅。三室是一大两小,最大的一间也只有20多平方米,姚玉兰两口子住,这既是他俩的卧室,也是客厅。另外两小间分别由保姆和孩子住,保姆与贺叶青住一间,贺苗壮自己住一间,他住的这一间也是他与妹妹的学习室和书房。王天庆转悠了一阵后,最终确定用贺苗壮住的房间做拍摄现场,和摄像机全架在这间房子里。王天庆决定用书房是因为他被三个大书柜吸引了,他惊异地发现,姚玉兰家不仅书多,而且保存得非常好,每本书都包上了书皮,还分门别类地编上了号。

“贺副科长,我听说你的藏书全部被收走了,你又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多书?除《艳阳天》、《金光大道》、《欧阳海之歌》、《红岩》和《青年近卫军》、《战争风云》等小说外,《多雪的冬天》、《人世间》、《现代人》、《你到底要什么》等苏联小说都是内部发行,只有省部级干部能弄到,你怎么神通这么了得?你不怕对你进行第二次‘革命’?”“你们当记者的,眼睛最亮,耳朵最尖,鼻子最灵,最能嗅到社会上的气息,你难道没有感到最近风向在变?”“今晚咱们不讨论国家大事,你还是老老实实回答我的问题,这些内部书店刚发行不久的苏联小说你是通过什么渠道搞到手的?”“怎么,你想抓我的小辫了?可惜本人谢顶,没有几根儿头发,不怕你抓。”“不是抓你,是求你。这些书我也想看想买,就是找不到门路。”“王记者,你算求对人了,北京城有几座城门,有几条大街,他肯定回答不出来,但你要问他北京有哪些书店,他都门儿清得很。海淀和魏公村书店的工作人员都成了他的哥们儿、姐们儿,我出差时弄回来的烟酒,他全孝敬他们了。”姚玉兰嘲讽道。“贺大科长,我以后买书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你要不给我买,我就拿你的。”“买书的事儿以后再说,你还是抓紧时间拍电视吧!”

贺铭说完王天庆便进入了导演的角色,他安排姚玉兰坐在书柜前接受采访,两个孩子坐在书桌前学习。正要开机时,王天庆发现书桌上空空荡荡的少点儿摆设,就让贺铭拿盏台灯和闹钟来。贺铭家没有,只好找邻居借。

采访开始。

王:“当飞机发动机出现故障时,你没有选择返航而是继续飞行器,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我们运的都是重伤员,他们能活下来就是万幸,决不能让他们再遭不幸。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生机,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决不能轻易放弃。放弃就等于将他们推向死亡的深渊,或者是残疾人的行列。”王天庆指着正在学习的兄妹问姚玉兰:“唐山地震后,你连续飞行了两个月,这期间很少回家,你牵不牵挂家中的这对儿女。”“有时很想念他们,但一见到那些伤员我什么都忘了,一心只想把伤员尽快送往医院,使他们少受痛苦,少遭罪。”“执行任务过程中你没少遭罪吧?”“是遇到过一些困难,不过和唐山灾民比起来,我吃的那点儿苦就不值一提了。不到震后的唐山,你想象不到唐山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有多深,有多重;不到震后的唐山,你感受不到唐山人民有多坚强,多伟大。唐山人民给我们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唐山是净化人们灵魂的一片圣土。”

接着姚玉兰面对镜头十分动情地讲述了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

姚玉兰结束发言时,眼里滚动着泪花。

采访完姚玉兰,按计划接着采访贺铭,让他谈谈做空勤家属的感觉,可是找不到贺铭。一位瞧热闹的邻居说他下楼走了,王天庆要姚玉兰去找。“甭找了,他说他的形象对不住观众,怕瘪了你的镜头,就躲开了。”“这个老贺,属黄花鱼的,一到出头露面的时候就溜边儿。”

无奈,王天庆只好摇头收摊儿。临走时,他从书柜里取出《人世间》与《多雪的冬天》两本书想借走,被姚玉兰拦住了:“王记者,很抱歉,我们家其他的事儿我都能做主,唯独这借书的事儿我当不了家。这书柜里的书没有他点头谁也不让动。”王天庆一时僵住了,站在书柜前不知如何是好,面现难色。“王记者,您甭生气,我会让贺铭尽快给您买到这几本书。”“真的?”“我相信他弄书的本事,您就静候佳音吧!”有了姚玉兰的承诺,王天庆虽没借到书还是高高兴兴地离开了。他相信姚玉兰不是打诳语的人,不过他心里还是捉摸不透,贺铭不像是个抠门儿的吝啬鬼,既然能买到新书,为何舍不得借旧书?他不了解贺铭的阅读习惯。他看书时喜欢在书上勾勾画画、圈圈点点,还喜欢写眉批评语。虽然因眉批挨过批,但他改不了多年养成的读书习惯,这就是他不愿借书的根本原因。

1977年春天,北京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了专题片《唐山救灾中的蓝天女战士》,播出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央和不少地方电视台争相播放。一时间,姚玉兰等女飞行员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人物。

十六、家庭风波

1977年4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全国发行,很快军队便掀起了学习《毛泽东选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