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文姜真实历史 > 第18部分(第2页)

第18部分(第2页)

夫妻二人你喂我我喂你,一旁侍候的内侍和侍女们都低头微笑,脸上写满对国君与夫人情深爱笃的称羡。

这时摇篮里的小太子突然哭起来,文姜笑道:“看见我们吃,他也饿了。”奶娘连忙进来给小太子喂奶,这奶娘是从宗族贵妇中选出来的,刚巧也生产,奶水很是丰足,相貌也秀丽洁净。那个时候,国君夫人自己是不奶孩子的。

同儿吃了奶就睡着了,这里鲁桓公和文姜也吃好了,食案食具都撤下了。侍女将灯烛点上,鲁桓公懒懒地斜倚着坐榻上的黑漆朱绘凭几,文姜看他不打算走的样子,有点为难,因为太医说过她现在还不能侍寝。

鲁桓公却没想那么多,他留下来是有些国事与她商讨。自打有这位博古通今的夫人,他就惯于将朝政告诉她。跟哪个女人睡觉都是无所谓的,然而能做他左膀右臂的女人,只有这一个。

“最近你父亲与郑伯一同去了一趟纪国。”他沉思着说道。

文姜沉默有顷,方道:“齐侯与郑伯皆为当世雄主,两人联袂去见一个小国之君,臣妾恐怕纪君将有难矣”。

“寡人也知齐国与纪国是世仇,齐侯八世祖,为当时的纪君陷害,被周天子烹于鼎镬,因此谥为哀公。不过这都是多少代以前的旧仇宿怨了,迁延八世莫非还不能解?”

“齐侯所图者大着呢。”烛光在文姜眼里明灭不定,忽然,她眼底有一道不易察觉的寒芒划过,“纪国在齐国东南面,齐国欲霸天下,非吞纪不可。”

鲁桓公怔了半响,方道:“纪乃始封之国,岂能说灭就灭?恐怕列国不会坐视齐侯兼地。”

“所以才要约上郑伯一道入纪,以示天下,郑伯支持齐侯灭纪。郑伯去年挫败王师,天子肩中一箭而兵溃千里,郑国军威空前强盛,天下诸侯耸动,有郑伯为助,齐侯还有何顾忌。”没有人比文姜更了解父亲的韬略,她和盘托出,实在有一种报复的*,美丽的杏眼里隐隐闪露一丝恶毒。

这个时候是春秋初年,虽然西周灭亡,平王东迁以来,周王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然而周天子仍是名义上的共主,真正敢于公然起来挑战天子权威的,郑庄公寤生算是春秋第一个人。而周天子想要振兴王室,维护天子权威,当然必须打击郑国的锐气,因此周王征召陈、蔡、卫三国军队,于去年秋亲征郑国。然而一代枭雄寤生最擅用兵,即位以来几乎战无不胜,郑国的军事力量目前也是诸侯之首,这场战争的输赢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可以预见的,周王经此一败,恢复王室声威的努力也就付诸东流了。从此,周室衰微、诸侯并起的时代就拉开帷幕了。在这时代巨变的风口浪尖,齐国这样的大国当然不能无所作为,只是齐侯的作风一向比郑伯更仁和、更韬晦,鲁桓公一时还没有能够彻悟。

“当年齐、郑占领许国、郕国,因齐侯斡旋,才没有侵夺领土,而是助许与郕复国。齐侯一向以仁德服天下,奉行和平邦交,此番恐怕也只是教训一下纪国,以报先世之仇,未必要灭纪国吧?”

“夫君只知齐侯仁德,殊不知仁德只是‘矢’,而不是‘的’。积德累仁只是他的霸业之基,和平邦交也只是为富国强兵创造外部环境,如令灭纪的时机已经悄然成熟,郑伯又伸出了合作之手,那么灭纪势在必行。”

“纪侯是我外甥,同时我又是齐侯女婿,调停齐纪之争,舍我其谁。”鲁桓公叹了一口气。他一母同胞的姐姐当年嫁到纪国,为纪君生下的儿子已经承继大统,正是如今纪侯。“不知道莒国会站在哪边……”鲁桓公想了想,又说。

当时山东这个地方,除了那些附庸于大国的芝麻小国,主要有齐国、鲁国、纪国、莒国等等封国,其中又数齐国是一个超级大国,齐国要想大出天下,当然要先制服周边这几个国家,最好能让其臣服于己,不肯臣服的就灭掉。纪国就属于不听话的那一类,所以绝对是齐国霸途上的绊脚石。所谓八世之仇,其实不如说是八世都有窥纪之心,为了不兴无名之师,才以仇为借口。

文姜对这一点看得非常透彻,所以她不遗余力要破坏禄甫的霸图。但她又不能表现得太明显,*聪颖的她巧妙地以言相挑:“莒国应该会站出来反对吧,纪国一旦被灭,下一个岂不就是它了。”然后她话锋一转,“不过,莒国蕞尔小国,国小士薄,兵微将寡,仅仅它一个国家站出来,恐怕也无济于事……”

鲁桓公思虑邦国命运和天下走势,久久静默着。文姜懂得点到为止的道理,也不再多说。寂静中听见秋风吹动殿外的桐叶,沙沙作响。室内灯烛飘摇,摇篮轻晃,摇篮里的婴儿睡得非常香甜……

为什么,她要这样做?为什么,她的仇恨还是这样深?儿子一生下来就是太子,夫君对她又如此疼爱,作为一个女人,她已经走到人生的巅峰,她还有什么不满足?在这合家安宁静美的时刻,她竟然感到这样空虚,感到这一切都没有意义……

“夫人,你在想什么?”他从榻上俯下身来抱她的时候,她才回过神来,看见他的眼里竟有情欲洇开,搂她的手也开始不安分。

且不说她的身体还不允许,就是身体允许,她此刻心里也是万分不愿,于是说:“夫君,你忘了太医叮嘱的话了?夫君如果实在想……”她向屏风外看了一眼,低声笑问,“让小蝶侍寝怎么样?”

小蝶是文姜从齐国带过来的贴身侍女,鲁桓公虽然从未对她产生过非分之想,但因为她容貌姣好,他一向还是相当注意她的,因此他笑着不语。

文姜看他那神情,显然是想的,又不敢爽快承认。不知为何,她心里有一点鄙夷,也有一点厌恶,但她掩饰得很好,含笑站了起来:“臣妾先去问问小蝶,她若不愿,夫君可不许碰她。” 。 想看书来

第六节 奔卫

寤生陪同禄甫入纪后,禄甫就开始着手灭纪之战。经过分析,禄甫认为此战胜券在握。郑国仅凭一国之力,击败王师和三国联军,区区纪国何以抵抗齐郑两国联军?纪国也就两个姻亲国,一个鲁国,一个莒国,鲁侯是纪侯之舅,但也是我齐侯之婿,就算鲁国看在甥舅关系上,不会助我灭纪,但看在翁婿关系上,当然也不会助纪敌我。

然而,就在禄甫雄心勃勃图纪之时,他的老哥们寤生驾鹤西去了。这对于禄甫不啻晴天霹雳,他的灭纪计划也因此而暂时搁浅了。禄甫与寤生曾数度会盟,联兵攻许,合力灭郕,携手伐宋,并肩入纪。他们的这份交情,其实也是时代的产物,春秋肇始,激烈的争霸尚未正式上演。不论禄甫,还是寤生,都没有力量独霸天下,合作对于他们是最佳选择,因此成就了春秋初年一段两雄相惜的佳话,后来的晋文和秦穆就不能如他们一般善始善终了。

寤生薨后,太子忽即位。郑忽有异母弟名突,郑突之母是宋国大夫雍氏之女,一向深受寤生宠爱,连带郑突也受宠,只因郑忽是夫人所生,所以才得立储。郑忽践阼之后,郑突自然不忿,逃到宋国求宋国国君出兵助他夺国,许以事成后酬宋三城及金玉粮谷无算。

宋国国君即当年赖寤生之力得国的公子冯,公子冯做了宋公后,专事郑国,朝聘不绝,但有戎事,即效驱驰。现今一代枭雄寤生没世,宋公想,何不效寤生当年所为,也来为郑国扶立一君,将来郑国就不敢离我宋国宇下。

宋公计议已定,正好这时郑国大夫祭足来到宋国,宋公知道成事正在此人。

祭足之于寤生,几乎相当于后世张良之于刘邦,孔明之于刘备。郑忽派祭足前来宋国修好,宋公却在朝堂埋伏甲士,囚执祭足,逼迫他做内应,除掉郑忽,拥立郑突。

祭足贪生怕死,若不答应,恐怕刀刃加身,再者另立一君又有佐命之功,何乐不为。

祭足与郑突潜踪回国,郑突藏于祭足家中,祭足诈病不朝,诸大夫俱来探病。祭足事先埋伏刀斧,然后对众大夫一番威逼利诱,说宋公将遣兵伐郑,以立郑突,为解宋兵,只能废忽立突。又许以惠利,说郑突即位后众位皆当升官加爵。

众大夫中首先站出来支持废忽立突的,便是素与郑忽不睦的高渠弥。

高渠弥振臂一呼,众大夫又慑于祭足事先布下的武士,只能唯唯而从。

众臣拥立郑突后,郑忽只能奔投他国去了。他虽娶陈国公主为妻,但多年来夫妻龃龉,郑忽个性又强,这一向跟太子妃弄得很僵,现下有难了又去投奔太子妃母国,他才不肯服这个软。与诸儿虽是金兰之交,但齐国目前还是禄甫当政,因辞婚一事,郑忽实在没脸再见禄甫。想来想去,当年齐国戎难时,曾在诸儿东宫与卫国太子有一面之缘,当时三位储君纵论天下畅想未来,都颇为投契。虽然那次会面主要是自己与诸儿在高谈阔论,急子倾听为多,但是目光相交,彼此都有肝胆相照之感。

郑忽奔卫,一路上车船交替,也走陆路,也走水路。

进入朝歌时,秋已深了,晚风凄冷,烟雨濛濛,淇水边大片沙洲,蓼花在雨雾中翻起浅红的烟浪,沙鸥在雨中扑腾着湿重的翅膀,起起落落宛如泠泠雪点。郑忽站在船头,隔着一江烟雨,看见岸上白袍的男子,有一种恍然如梦之感。

上次在齐国相聚,已经过去十年。想起那次齐国之行,郑忽不能不想起文姜。人或许都是这样,得不到的总是最美的,如果当初他真的娶了文姜,或许就跟娶了陈妫一样,婚后的生活不见得美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