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众人的面被点名,还是挂着自家夫人相公的名号,刘愈登时觉得脸面挂不住。心说这曲宁也够刁钻的,一句话就能令人有种想抓狂的冲动,皇帝找她来跟这些进士论学没选错人。
皇帝其实早就看到刘愈和韩升在一旁,此时被曲宁一语点破,刘愈登时成为众矢之的。刘愈只能对皇帝行礼,皇帝笑了笑,做了个手势,意思让他可以退下。
刘愈要走,但曲宁却明显要抓着他不放,续道:“听闻徐将军的夫婿是弃文从武,才学颇高,不知对今日之论学有何见解?”
曲宁这是明摆着看他不顺眼要当众奚落他,一百多进士都吃了亏,常理推论他的才学再高也不能跟进士的学问相提并论。刘愈不想答,皇帝却笑道:“文严哪,难得雁塔留名之日你兼领御林军统领,与此盛会,不如也说说,说的不好朕也不会怪责于你。”
皇帝这么说其实也是在给刘愈找台阶下。御林军统领,也就是武将,且还是皇帝的近臣。身为武将说的不好也没关系,毕竟不是以才学立身朝堂,但若说的好那就是给皇帝长脸,皇帝的近臣能文能武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说明皇帝慧眼识英才。
可刘愈知道这论调不好说,君子的仁义礼智信基本已被那些进士说干净了,这都能被驳倒,难道说自己是个君子且仁义礼智信的优点我全占了?
皇帝有旨让他说,他也不能不说。曲宁为何看他不顺眼,一来可能是对徐轩筑有觊觎,当然这是刘愈最开始的印象,最重要的是因可能看到他曾去过青楼,也就是发现过他的不检点。不管说什么,只要曲宁拿这事来说事,都会令他在皇帝和众进士的眼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摆明了输定的局。
但今日刘愈总结从曲宁的论点总结出来的,事物往往有两面性,不好的也能变成好的。
“在下认为,君子当……”刘愈有意顿了顿,见众人都将兴趣提起来,才落出自己的论点,“……好色。”
“啊?”
一句话令全场哗然。
天子主持的论学,公然说出“君子当好色”的谬论,不用曲宁,便是那些自觉“忠君爱国”的进士们也能将他辩的体无完肤。
刘愈也明白此理,他是没办法的办法,既然被曲宁发现了自己的不检点,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的劣迹说成是“君子之为”。
皇帝并不以为怒,反而很好奇,笑问:“文严,你可说说,何故说‘君子当好色’?”
刘愈也知这论点不好举证,表情依然淡定道:“在下听闻过一首古诗,其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古人以淑女为所求,并以之为君子,在下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若无好色之心,何以称之为君子?”
这世界是没有诗经的,刘愈骤然说出一句“古诗”,意境还颇雅,令进士们也不禁想象那河洲之畔君子求淑女的唯美场景。
曲宁语气不善道:“所以你坐拥娇妻美妾还出去寻花问柳?”
也许是曲宁太愤怒激动,表达间还带着稍许的肢体语言,一不小心将眼前的屏风给撞倒,登时露出她以黑纱遮面阿拉伯妇女的造型,满场的进士见到原来自己是跟一个连面都不愿露的女人论学,颇为惊叹。或者以目瞪口呆来形容更为恰切。
刘愈笑道:“好色之人,当有一颗求美之心。若以小姐的尊容,即便在那河洲之畔,在下断然不会有所企图。还请曲小姐放心。”
刘愈的话明显带着挑衅,将曲宁内心的愤怒给带动出来,曲宁当即手指出来“你!”一声蓦然立起身,头上的纱巾不稳,险些脱落,伸出来的手马上缩回去稳住头巾。愤怒起来,曲宁也不记得要论学,转而对皇帝告状道:“皇上,他……”
皇上笑着摆摆手,对刘愈道:“文严哪,你这就有所不是了,怎能当众数落一位大家闺秀?”
刘愈紧忙解释道:“回皇上,臣认为曲小姐可能有所误会,臣的意思并非是说曲小姐貌丑才不敢有求,而是说她蒙着黑纱,要逑的话,也要等她将黑纱拿开看清楚再说。当君子的,不但要爱美,也要有小心求证之心。”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九十八章 王大少的线索
曲宁才学渊博但知识有局限,这是古人学问上的硬伤。
刘愈能令她如此失态作出认输之状,并非因论据无懈可击,而是牢牢牵住了她的情绪。
曲宁是带着一种成见来与刘愈辩论,刘愈的论点恰恰击中了她的成见,之后刘愈一番近似调笑的语言彻底令她失态,虽然她的失态并非是因理据不足而恼羞成怒,但在辩论会上,谁先失态谁就会被人认为是输了。
皇帝笑道:“虽说文严的论点有偏颇之论之嫌,但爱美乃人之共性,两情相悦多娶几房娇妻美妾也无不可。宁儿,你也不必太介怀于心。”
皇帝恰恰是个妻妾众多的人,他挺刘愈的观点也是想立证他自己也是个君子。
刘愈听老皇帝直接称呼曲宁“宁儿”,便知关系不一般,再咄咄不让就要吃亏,要见好就收。见曲宁瞅过来的目光满是愤恨,刘愈也在心中给曲宁下了一个定论:女权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