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
为外公举行葬礼的那天早晨,天色晦冥,空气里散发着隆冬快要下雪时的光亮。我记得很清楚。我躺在被窝里,透过拉窗,呆呆凝望着那片清亮的天空。窗户边上挂着那天参加葬礼时要穿的丧服。
走廊里传来母亲不停打电话的声音,听得出她时不时哽咽难言。那时我还很小,不太理解“死亡”的含义,只为其声哀哀的母亲感到伤心难过。
但是中间母亲接了一个奇怪的电话,她声嘶力竭地大声说:“你是怎么回事?你等一下!你怎么能……”沉默了片刻之后,母亲嘀咕说:“这个雪野……”我马上就听明白了。我迷迷糊糊地寻思着,阿姨肯定不来参加葬礼了……
在前一天夜里守灵的时候,我见到了阿姨。阿姨的模样还是和周围的人有些格格不入。在母亲众多的兄弟姐妹中,就数阿姨一个人最年轻,她始终只是孤零零地伫立着,一句话也不说。而且,就数她一个人漂亮得让人憋不过气来。那大概是她唯一的一件丧服吧。我是第一次看见阿姨穿得那么循规蹈矩。黑色连衣裙的下摆处还挂着洗衣店的标牌。母亲看见后帮她取下来,她丝毫也没有感到害臊,甚至连表示歉意的微笑都没有。相反,她悲痛地缓缓低下了头。
我和家人站在一起,默默看着陆陆续续赶来吊丧的人们。我下意识地注视着阿姨,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离开。
她的眼睛下方出现了黑眼圈,嘴唇煞白,一眼望去,在黑与白的反差中,她透明得像一个幽灵。门外的接待处摆着一座硕大的暖炉,在昏暗中吐着热风。在凛冽的黑夜里,暖炉轰轰地燃烧着,火焰熊熊,阿姨的面颊被那红光染得分外鲜亮。这天夜里埋藏着幽暗的骚动,大家相互寒暄着,用手帕按着眼角,只有阿姨一个人静静的,就好像完全融入了黑暗一样。她只戴一串珍珠项链,手上什么也没拿,唯独眼睛映照着暖炉里的火,闪出耀眼的光。
她一定是拼命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来我想。去世的外公最担心的就是独居的阿姨,她备受外公的宠爱。外公外婆家离阿姨住的地方很近,应该是经常来往的吧。那时我还年幼,只知道这些,但望着阿姨那默默伫立凝视黑夜的身影,连我也仿佛感受到了她的悲痛之深。是的,我特别能够理解阿姨。尽管阿姨沉默寡言,但只要凭她一个细小的动作,或视线的变化,或一个低头,我就能大概猜到她是高兴还是无聊,抑或生气。每当母亲和别的亲戚半是无奈半是爱怜地议论阿姨,说“一点儿也猜不透这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时,我总会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大家都不了解她呢?为什么我这个小孩却能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呢?
当真就在我这么想的那一瞬间,阿姨突然流下泪来。开始还只是那些透明的水滴扑簌簌地沿着面颊落下来,不久就变成了哽咽,再以后就变成了号啕大哭。这些变化,只有我看见了,只有我能够理解。周围的人大吃一惊,把她搀扶到里面。但是,四周没有人始终关注着阿姨,他们只是感到惊讶。只有我一个人自始至终关注着她,我从内心感觉到这种无法言喻的自信。
听说,那天阿姨只是说了一句“葬礼我不去参加了,我要去旅行”,就把电话挂掉了。不管母亲再打多少电话过去,她都不接。葬礼举行时阿姨没有露面,后来母亲不知打了多少次电话,她都不在家。好几天没有联络上,母亲只好死心,幽幽地说:“她一定是去了很远的地方,等过一阵子再打去试试吧。”
葬礼第二天,我怎么也无法排除阿姨在家的感觉,便独自去了阿姨家。别看我还不满十岁,行动却很果敢。每次看着母亲听着电话里的呼叫音、叹着气无力地放下听筒时,我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念头:“阿姨一定在家,只是不接电话。”我就是想去证实这一点。
我背着双肩包,乘上了电车。正是傍晚,天上飞舞着雪花,寒冷彻骨。我的心扑通扑通狂跳。尽管如此,我还是去了。好不容易找到阿姨家,房子黑黢黢地耸立在昏暗里,我心里感到不安,一边担心她真的出门了,一边伸手按响了门铃。我就像祈祷似的一遍又一遍按响门铃。不久,门背后传来微微的声响,我能感觉到是阿姨走过来屏住了呼吸站在门背后。
“我是弥生。”我说道。
门“咔嗒”一声打开,阿姨显得十分憔悴,她以一副简直不敢相信似的目光望着我。她的眼睛又红又肿,肯定是躲在昏暗的房间里一直哭。
“你有什么事?”阿姨问。
我战战兢兢地回答说:“我想你肯定在家的。”
就这样一句话,我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进来吧。不能告诉你母亲啊。”
阿姨说着,惨惨一笑。她穿着白色的睡衣。我是第一次独自一人来阿姨家,在我眼里,这荒凉的房子里面显得非常孤寂和寒冷。
阿姨的房间在二楼。我猜想大概只有那间房里有暖炉。那时阿姨带着我去了她的房间,里面有一架黑色的大钢琴。她用脚把乱七八糟的东西推开,放下坐垫。
“你坐着,我去拿点喝的来。”
她说着走下楼去。窗外雨雪交加,房里稀稀落落地响着冰点打在窗玻璃上的声音。我惊讶于阿姨家一带的夜晚来得特别地悄无声息,特别地黑暗。一个人长期单独居住在这样的地方,我连想都不敢想。无可名状地感到心里很不舒服。说实话,我想早点回家。只是
“弥生,你喜欢喝可尔必思[1]吗?”
阿姨说着走上楼来,她那红肿的眼皮令我心痛得说不出话来。我只“嗯”了一声,接过她递来的杯子,里面装着热的可尔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