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妙取笑高阳公主:“你做错了什么,要把自已弄到西山去一个人冷冷清清的。”高阳公主自从宫女的孩子掉了,就一直在西山住着。
高阳公主不好意思了,还在嘴硬:“那里景致好,不是你也有房子,明天咱们西山去吧,那里比京里好了许多,养孩子那里好。”
外面的四位夫人听了就都想呻吟一声了,这事要拦着,还不知道怎么拦呢。又不能得罪了公主,又不能让王妃去。
王妃还是要在静养中,怎么能坐半天的车驾去西山呢。
听了里面陶御史家的秀珠姑娘也说话了,而且兴致勃勃:“现在就去,何必明天。我给你们看我的小马。。。。。。”
夫人们再也坐不住了,站了起来在房里随意的踱步,一面侧耳认真听了里面说话。
就有两位夫人站了起来去回太夫人,让太夫人拦了去。
玉妙拦住了她们,笑道:“我现在可不能去呢,表哥刚走,我要陪了父母亲,怎么就丢下了他们一个人去西山呢。”
夫人们松了口气,听了高阳公主,陶秀珠还在说:“禀一声也就是了。”
玉妙只是不肯。这两个人才算罢了,然后就一坐就是一下午,也不管王妃要不要歇着。
谈到半酣处,就有两位夫人进了来,含笑道:“王妃要不要歇着?”
只换来高阳公主和陶秀珠一声:“那你歪着吧。”
夫人们出来了没有主意,不是本来就歪着的。三个人都歪在锦榻上,头碰了头不知道在说什么,说的那么热闹。
太夫人听了也就是笑一笑,对来禀的夫人们道:“让她们去玩吧。”高阳公主和陶家千金秀珠从来都是这样,也不用到现在才大惊小怪。
天气渐渐暑热了起来,玉妙身子也越来越见涨,她有时候真想有一本孕妇指南看一下,可是这里没有这种东西。
这一天里在府中漫步,看了面前一株海棠花,后面是一道青砖围墙,玉妙想起来围墙后是表哥的外书房。
有时候闷了,书房里的书翻过来翻过去,不是兵书就是史书,和封地上居然一模一样,玉妙看了就好笑,这有什么意思,一点取乐的东西都没有。
就信步往朱宣外面的书房里来,身后随侍的夫人们就跟了后面跟着。朱喜,朱福成了亲一样当差。
朱福这一会儿不在,书房里几个当值的小厮,都是新买进来的,只有七,八岁年纪大。见了王妃来了,都喜笑颜开的来请安,搬凳子,倒茶水。
玉妙看了他们忙碌,就对夫人们笑道:“咱们坐一会儿吧。这里倒是凉快。”
窗户大开了,一阵一阵的风吹过来。厉夫人笑道:“这里虽然凉快,只是吹风。”
玉妙笑道:“关了半扇窗也使得。”只坐了一会儿,就站了起来,止住了跟着站起来的夫人们:“我在这里转一转,你们歇着吧。”
走到里面房间里来,看了里面宽阔的书案,架上磊着满满的书。玉妙走过去看了一看,再回身看看外面。
里外面的门帘高开了,她不让人跟,别人能看到她,也就没有别人跟来,只是笑看了她。
玉妙再回过身来,脸上才是一丝笑意,这边架上全部是小说话本儿,看了那名字就香艳的很。
这种东西表哥就这么摆在这里,以前来过几次,只是找他,没有注意看这里。
信手打开了一个黑漆抽屉,玉妙看了一看就关上了。不用再看了,一抽屉的五颜六色的方胜,抽屉一拉开,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不用看也知道是什么东西。
居然还留着。
玉妙走出来,对了夫人们笑道:“咱们回去吧,这里风大。”
带了夫人们进了二门,门里走过来一个人请安,口中笑道:“王妃今天高兴的很。”
玉妙定睛看了一看,是五房里的九太太,九太太身上穿了蓝色织锦的衣裳,下面是裙子,头上戴了几支钗环,虽然是近四十岁的人,还是打扮得很俏丽。
玉妙笑道:“我闲着出来走走。”亲族众多,只有五房里象是与别的房头不同,穿着打扮上看了都比别人要强,而且三天两头来请安。
去年在京中,除了府里有头脸的管事的,族长,能经常来看自己的就是五房的几位太太了。就是朱宣也说了:“没有事情就见见好了。”
玉妙没有去猜测原因,再看别的亲族,除了觉得五房里有钱以外,再就是她们三天两头的送东西来。
就对她笑道:“天这么热,难为你想着,还进来。”
九太太陪了她走,一面把手里的东西给她看:“大相国寺里有法事,我去给太夫人,王妃求了平安符送进来。随便问一问太夫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