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继续行进,小龙依旧执着地关心着她的君儿,或许也是因为宁言君舍不得再赶她,理智和感情在心中两相厮杀、陷入僵局,劝也不是、念也不是,宁言君也没再主动见她、再得机会劝她离开。
大军一路马不停蹄,过了浑山谷地,明明还是上午,越走却天色越沉,就像时间的生生从晨间一下子拨弄到了傍晚一般,还没走出山谷,天色就已经乌沉如同即将崩摧。
华丽的车驾之中,瑶华本来撑着下巴昏昏欲睡,忽觉不适、从瞌睡之中清醒过来,胸口闷闷沉沉,车驾之内仿佛迷蒙起一层薄薄的水雾。
瑶华眨眨眼睛,一摸面前的小桌子,指尖竟然沾上了水汽,她不解地看向自家小姐:“小姐、这…这天儿怎么越来越昏暗了,而且好潮湿…”瑶华甩了甩手,有些担忧。
在几案前闭目养神的宁言君睁开眼睛,同样被沉闷潮湿的环境弄得很不舒服,也看了一眼车窗外透进来的暗沉天色。蹙眉起身小心来到车窗边掀开窗帘一角往外看了看,喃喃道:“快到祈顺城了。”
瑶华也不由得眉头紧皱:“祈顺城…小姐,这祈顺城,有什么不对吗?”
宁言君早就将大宣的江山地理图背得烂熟于心,结合着行军脚程日子,过了浑谷,他们便临近怒江边、祈顺城了。宁言君对瑶华讲起这祈顺城来。
祈顺城,乃是大宣西边的一个小城。并不是热闹繁华的大都市,更不算阡陌交通的枢纽,也不像它的名字那样是一方的洞天福地,反而因为它的“灾”稍微让人有所耳闻。
春日在祈顺人心里从来就不是一个温婉的形象。每年到了春秋二季,祈顺就会遭遇连绵的暴雨,好则闹小范围的雨灾,淹没成片的农田,坏则由雨灾引发怒江决堤,淹死大量的庄稼,甚至摧毁房屋、城门。
大宣先皇为了图个吉利,将此处改了名字,祈顺,祈求风调雨顺,再不闹雨灾洪灾。可惜皇帝的“祈福”似乎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雨灾洪灾,每年该发生照样发生。
作者有话说:
君儿[沉思]:小龙居然说我管不了她…
第139章至祈顺狂澜怒雨摧(上)
朝廷年年都会拨下一定的银两赈济灾民,奈何祈顺城已在多年的风雨摧残之中满目疮痍,哪里是治标不治本的银钱可以拯救的呢?是以正如宁言君所了解的那样,除去一些个地处边疆绝地的城镇,祈顺城绝对算是大宣最落后贫困的地区之一了。
两人说话间,就听见噼啪的雨滴打落到车驾之上的声响。
说什么来什么,瑶华缩了缩脖子,惊道:“这、下雨了!”
雨滴越落越密集,就好像结冰的冻雨砸落在车顶之上,声势有些吓人。
宁言君目光透过车窗落到前方更远处,整个视野在暗沉的天色和密集的玉珠之下十分局限,前面的官道已经被暴雨淋得不成样子。
连成线的雨从车檐飞落,就要沾湿了窗前佳人的衣袖,瑶华连忙上去将窗户紧紧关上,担忧看了一眼即便合上,在暴雨之中也显得十分单薄的车窗,这车窗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便会被风雨浸透。瑶华将自家小姐拉远,惊魂未定一般:“这、这雨,也太吓人了!”
宁言君已是眉头紧锁:“这恐怕…只是开端。”他们才刚刚步入祈顺城地界,天上浓沉的乌云,让宁言君耿耿于怀。
车马又在暴雨之中行进了一会儿,便被急忙叫停,将士们来为所有的车驾都加上了一层防雨的篷布。
原来是队伍中的占风官早就料到此处会突遇大雨,车队事先便备好了够用的篷布、将士们也带来了防雨的蓑衣披子。
太子本想来看看宁言君的情况,拉开车门从檐角泼下来的雨水便将门内的大红地毯淋了个透湿,迸溅起来的水花还润了他的衣袍,太子一看车外的雨势,再一看满身湿透的内侍手里那把小小的金伞,便也止住脚步、打消了这个念头。
宁言君愁眉不展,轻纱之下的朱唇轻抿,这么大的雨,她若是没走,还跟在车马附近、暴露在狂怒的暴雨之中,会不会着凉?就算她能依靠术法避雨,一直使用灵力,又会否被军中的摄天军术士察觉。
宁言君抿唇一心牵挂着心中的人儿,正攒着衣袖想办法,马车忽然停下,不一会儿,军中就是一阵骚动。
几个铁甲军匆匆从车驾边淌水而过,宁言君的车驾距离太子车驾很近。太子车驾边,除近卫之外,不得有人骑马,是几个将士艰难踏过泥泞跑上前去禀报要事。有人还因为踩进坑里摔了一个囫囵跤,呛了几口水,惹出一番动静。
宁言君噤声细听,在暴雨的冲刷声之中,将将听清几个关键词。
“殿下!后面、后面的一辆笼车陷进泥里了,将士们正在想法子将它拉出来。”即便骑马驾车的士兵再小心,官道上污泥积水没过了半截马腿,他们哪里还能看得清路?
“龙车…”宁言君蹙眉,这个词引起了她的极大疑虑。莫非是与屠龙之法有关的车驾?
紧接着就是太子的怒吼咆哮,在暴雨的冲刷声中,反而听不太清了。宁言君也并不关心,只默然将那“龙车”记了下来,只待有机会探查。
正低头静思间,就听瑶华一声惊呼:“晁——”喊了一半戛然而止,立马压低了声音,“晁公子,您、您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