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武器实验确实存有一定风险,即使是已经成熟的技术产品,如一些常规枪械,也可能发生意外事故。
“就这样定了!”队长接过了枪。
又从万兴邦手中接过了特制**。
“这是每颗八十元的成本啊,我还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希望它的表现不让我失望,真的能够穿透装甲车的一枪。”
队长拿起**进行了仔细地查看。
单纯外表看与一般**并无显着差异,仅有部分弹头看起来不太一样。
当队长正观察**的时候,用来当目标物的装甲车到位了——其实这是一辆早已报废无法修复且大部分可用零件已经被移走、仅留下一个空壳的装甲车。如果不是用来测试,这种外壳甚至会被送去回炉熔炼的钢铁。
“万部长,你说您研制出的新型武器能穿透装甲,那你知道装甲的厚度吗?”队长指向那报废了的装甲车询问万兴邦。
“这装甲在车头及关键部位处最为厚重,超过了10厘米,即超过了一百毫米。而其他的部位则稍薄一些。”万兴邦答复道。
装甲车的装甲肯定不能太厚!
毕竟装甲车多数时间是在乡间或野外地段作战,地表较为松软。若装甲车过于沉重,可能会导致轮子卡入地面无法移动,
就算拥有更强的动力也不起作用!如果没有坚固的地表面作为支持,装甲车就会陷在原地。队长点头赞同:
“用作目标物的这台废墟装甲是俘获自美丽的敌方装甲,前装甲达到157毫米,也就是约16厘米的装甲最厚重部位。”
“至于其侧装甲则较为薄,最后端部分只有80毫米左右的厚度,你认为打哪一侧较好呢?”队长问向万兴邦。
刚才的试验,成功击穿了接近3公分左右(32毫米)的钢板,而此次的目标是更厚的装甲。
“就朝正面开炮,面对最强的抵抗!”
万兴邦回答道。
杨厂长可能有所担忧,队长刚才明确地说明过作为标靶的装甲车,前面板有150毫米(也就是大概5公分以上,接近6公分!)的防护厚度——接近一双手合十的厚度!
真的打得破吗?
“不错!就打最强的防御!”
队长十分佩服万兴邦的勇气。
队长走到正面对着那辆装甲车,并保持50公尺的距离,不需要特别精准瞄准就直接开火。
于是在这辆装甲车前部的厚重防护上留下了一圈类似烟火绽放的效果。
并没有听到多大的响声。
“去看看吧!”
队长带领着大家一起前往这辆装甲车的位置。
此时,全场寂静无声。
因为所有人都被惊住了。
在这辆废弃装甲车上原先最为厚实的防护面板出现了直径约为一拳大小的孔隙——这无疑是由于刚刚这一枪打出来的孔。
“好!实在是棒极了!”
“万同僚,你这次真是给了我大惊喜。”
“这类型的特殊**,每发售价八十元,并不算高价,实际上极其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