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心荷自问自答道:“我在陶府,始终有容身之地。当年二十岁还未嫁人,纵然有提亲者寥寥的缘由,也因我自有傲气,我不愿意被看做高攀,被别人施舍。我曾经想过,一辈子不嫁人又如何?发现并没有什么困难,我爹必然支持,我也善于打理账目,财产孳息小有成就,那么活得体面周全,也是应有之意。”
顾二婶当时听了,喃喃说道:“小姑娘怎能不嫁人呢?”却被侄儿媳妇后续描述的细致场景吸引住,为父亲养老送终,自己另置院落生活,弟弟妹妹都尊敬,自己与他们各家常来常往,交好几个手帕交,可玩乐可独处。每日里只要操心吃什么新鲜的、玩什么有趣的,无人管束,也不用为谁鞠躬尽瘁,有什么不妥的呢?
陶心荷继续讲给顾二婶听,她当年许嫁的心路历程:“他顾凝熙提亲时,说是敬重我人品。我以为遇到了知音,这才改了终身不嫁的念头,愿意为他试试结缡之好。我犹豫着,想等两人婚后熟惯些,再与顾凝熙说明,我不喜欢夫妇之间插入第三人,也想好了,他若当时不同意,我们好聚好散或者做一对客套疏远夫妻,都未尝不可。”
“熙哥儿娶你当日,说一生一世一双人,我们在场宾客都听到了,二婶至今,都感觉那话在耳边萦绕。”顾二婶没想到,一向温婉示人的熙哥儿媳妇,内心想法这般刚烈,顺着她描述的当年,回忆起了算是为大嫂冲喜的那场婚宴。
陶心荷点点头,她正要说到这点,既然与顾二婶坦陈心事了,她便要说个痛快:
“二婶说的不错,他事先没托媒人传过这句许诺,婚宴当场,我在盖头之下听闻,十分意外,又万分感激,感激上苍真让我遇到契合之人,连这点都想一块儿了。所以,我就图他顾凝熙这个人、这份心。我虽不敢自比为士,却是用着酬报知己者的心情,度过了三年多。”
陶心荷不想多说自己在婚姻中的过度付出,比如有些刻薄女眷私下议论,说她为了夫君,各式宴席上赖在男客堆里,一点儿体面都没有等语。
所以,顾凝熙要纳妾,对她来说,除了作为正妻被羞辱的痛苦,更多的,是她觉得自己一片真心被辜负、被弃若敝履的难堪,像是过去全身心投入夫妇一双人的自己,被心爱的夫君亲口否定,像是并肩行至人生半途,被守望相助的同行者抛下了。
她再不能与这个转瞬之间就面目可憎的男子,共处一室,甚至想到他都觉恶心难受。
对她而言,此时的顾凝熙,再不是她爱恋的夫君。过去宠她信她、欣赏她、依赖她的顾凝熙,已经灰飞烟灭。现存的,不过是个皮相好看、心思龌龊、背信弃义的同名人物而已。
顾凝熙没有心思见人,又听管家补充,顾二婶据说带着陶心荷的嘱咐。
管家一脸欣喜,以为夫人传话来,是主子们和好的先兆,顾凝熙另有预感。
稍微拾掇好自己仪表,顾凝熙迈着虚弱的步伐,勉强走到待客花厅,对着坐立不安的长辈背影,以嘶哑的嗓音招待道:“二婶早。”
顾二婶昨日下午听陶心荷说罢始末,难受得一晚都没睡好,天蒙蒙亮就从家中出发,登门新顾府。
气愤于侄子为了别的女人将媳妇儿气跑,顾二婶想着见了面先数落他两句,但是真看到顾凝熙憔悴至此的样子,却吃惊怔住。
顾凝熙此时弱不胜衣,步履不稳,让过客人坐后,自己陪坐在圈椅上,手紧紧扶着椅把才维持住了身子的平衡,整个人恍恍惚惚的,顾二婶总担心他下一刻便会前倾栽倒。
他泛着一脸青白病色,眼神飘忽,眼角发红,眼周隐约有指痕,双唇干裂微涨,帮着鼻端喘息,哪里还有一丝翩翩画中仙的风度?
毕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顾二婶哀叹一声,心疼道:“怎么把自己作践成这样?”
顾凝熙扯动嘴角苦笑一下,摇摇头,直接问自己最想知道的:“二婶是说,我家娘子昨日找您去了?有话要带给我?”
顾二婶偏偏头,轻咳两声,说道:“嗯,荷娘的妹妹这几日在我们府上暂住,她昨日来探望,顺带说了你们的事情,请我转告熙哥儿几句话。”
顾凝熙勉强坐直身子,摆出洗耳恭听的姿势,心底却通若明镜,娘子是请二婶再来,催促他和离的。
作者有话要说:
第37章
经过一下午的推心置腹,顾二婶对于陶心荷做?的决定,和离乃至义绝,便理解了三分。
她郑重答应下来,违背了自己一向信奉的“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来找顾凝熙,重宣陶心荷的决绝态度。
陶心荷托付顾二婶传的原话,一点儿脏字不带,却十分刻薄,字字句句都是剜心之语。顾二婶没有照本宣科,只是磕磕绊绊、语带不忍地告诉顾凝熙:“荷娘是铁了心了,你不如成全了她。”
顾二婶其实在袖袋里装着陶心荷重新写好的和离书,准备等顾凝熙一接话,就递?去。
顾凝熙从头到尾,安静得像是不存在,呼吸声几不可闻,听完了顾二婶的话,陷入沉默许久,一动不动如同木偶。
只有他自己知道,心痛得像是要坏掉了,医书有云,心破则人亡,为什么他还好端端坐在这里呢?为什么不在他还是陶心荷夫君的这一瞬,就死去呢?
顾凝熙从没有这般清醒地洞见,自己一直在婚姻中坐享其成,以至于有恃无恐,连纳妾这样的事情都心存侥幸,浑然未觉给荷娘心口划下多深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