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庞学林的规定,从今往后,每一期《探索》,原则上只发表一篇长篇的article(文章),其他的只能是短篇的paper(不超过两千字)。
比如下一期的长篇article,已经提前预定了万易团队的飞刃材料。
下下期,庞学林则准备交给李长青手下的碳纳米管cmos项目组。
这样几篇顶级论文砸下去,足以让《探索》成为本年度风头最劲的期刊。
当然了,别以为钱塘实验室以及江城高等研究院的学者想要在探索上面发表文章就很容易。
按照庞学林的要求,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出的论文,至少要比cns的平均水准高出一个等级,才有资格上《探索》。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的学者想要登上《探索》杂志,难度比外界学者更大。
此时,会议室内。
除了曹源之外,石毅、李长青、安德鲁·怀特、杨和平、文小刚等人也一脸兴奋。
他们都是探索杂志的编委,每个人都为这份全新的顶级期刊倾注了不少的心血。
这段时间,亲眼看到这份注定在今后的科学史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期刊从自己的手中诞生,他们每个人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庞学林环顾四周,笑着说道:“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希望大家能够再接再厉。不仅在学术领域能够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要让《探索》成为我们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的标志性刊物。”
一旁的李长青笑着点了点头道:“庞教授,放心吧,这段时间,大家干劲足着呢。”
这时,石毅好奇道:“对了,庞教授。一直给我们发邮件的那位莫斯到底是哪位大佬啊?他的审稿水平实在太厉害了,凡是由他推荐过来的稿子,基本上都拥有某个领域的顶级水准。而且他涉猎之广,眼光之精准,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石毅这么一说,现场所有人都把视线聚焦到庞学林身上。
他们也同样好奇莫斯的来历。
这位《探索》期刊的审稿人是庞学林特约而来的,水平极高,论文中但凡有一丝细节存在问题,都会被他指出来。
而且他的审稿范围内非常广泛,从生物学、材料学、物理学、化学乃至数学等都有涉猎。
他们倒没有怀疑这个人是庞学林
因为庞学林本身工作都特别忙,很少参与《探索》杂志的审稿工作,而且有几次,庞学林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收到了莫斯转发过来的审稿邮件。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这个你们就别问了,以后你们自然会知道。”
莫斯自然就是moss,让人工智能参与到《探索》的审稿工作,没想到效果竟然出奇地好。
只要经过莫斯审核的稿子,无论是编委还是论文作者本人,都没有任何异议。
众人见庞学林不愿意透露丝毫口风,心中稍显失望的同时,对这位神秘的莫斯更加好奇。
庞学林也不理会,笑着说道:“下个月我要去一趟圣彼得堡,参加世界数学家大会。所以这段时间,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的工作,就麻烦大家了,几大重点项目,动态apt技术,新型超导材料的合成,飞刃材料的工业化生产,石墨烯超级电容,碳基芯片等等,都不能有丝毫放松。”
坐在庞学林身侧的徐兴国笑着说道:“庞教授,放心吧,几个项目我肯定给你盯着。”
接着,庞学林和众人又聊了一下接下来《探索》杂志发展的问题,这才宣布散会。
接下来的时间,庞学林一边忙碌,一边等待着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到来。
……
国际数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congressofmathematicians),是数学家们为了数学交流,展示、研讨数学的国际性会议,是国际数学界的盛会。
四年举行一次,首届大会1897年在瑞士苏黎士举行,至2018年底共举行了二十八届。
1900年巴黎大会之后,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外,未曾中断过。
它已成为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出席大会的数学家的人数,最少的一次是208人,最多的一次是4000多人。
每次大会一般都邀请一批杰出数学家分别在大会上作一小时的学术报告和学科组的分组会上作45分钟学术报告,凡是出席大会的数学家都可以申请在分组会上作10分钟的学术报告,或将自己的论文在会上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