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相对于前者,就成效来说,就大大不如了,因为这时的学校,并不提供类似的学习条件。
想要学会那些,只能依靠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愿学,主动去学,还要有点经济实力,再排除中间干扰,最后加上几分幸运,才会有那么点可能的成功机会。
所以,孙少杰才给两个弟弟学习基金,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并鞭策他们主动去学习数理化外等知识,为很快就要到来的恢复高考做准备。
相比起来,甚至社交都是次要的。
因为如孙少平这样的,想上大学只有七七、七八、七九三次机会。
而且以七七年最大。
谁让他是倒霉蛋呢!
五八年出生就赶上饥荒年代;到八岁能上学了,已经六六年;七七年教学秩序终于恢复了,他却要毕业了……
结果迎头就赶上了恢复高考。
纵然获得了机会,但肚子里没货,白纸对青天,他又能怎么样呢?!
他们这几代学生,初、高中的基础太差,根本无法和老三届学生们匹敌。
但即使如此,恢复高考以后的前三次,也是他们最大的机会。
尤其以七七年那次为最。
因为那时参与高考竞争的,都是多年没有摸过书本的老三届。
虽然也很难。
要知道,老三届们都是曾经经历过完整的小学到高中教育的,所以只能欺负他们多年没摸书了。
否则,到八零年高考,参加的都是从七七年开始,接受过完整教育,新鲜出炉的正规高中学生……情况就是这么严峻,当老三届们快进完大学的时候,正规条件下的应届毕业生又把他们挤在了一边。
可以这样讲,在以后的几年里,除过一些家在城市学习条件好的人以外,大学的门将严厉地向他们关闭了。
综上原因,孙少杰认为,少平的高中生活,可以努力的方向有三个——
要么扩大社交圈,为后来计,多交朋友多铺路。
要么主动学习,课余时间主攻数理化外语文等,抓住窗口期努力考大学。
要么干脆找个有知识、志同道合的好婆姨,最好再有点背景。
三个里的任何一个,都能帮他有效实现人生跃迁。
所以,他才那样布置。
可喜的是,效果也不负期望的出来了。
自从两个少年那次请假后再次返校,就引起了同学们的普遍关注。
孙少平是班级里数得着的大高个。
有了合体的衣裳后,加上又读了不少书,身上天然带着些书卷气,衣服一上身,立刻就变得像城里人一样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