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醉泊不可能不知道,合着这是在明着提醒他做戏做全呢。
“唔,也没什么要带的。”
安以墨反应过来,通晓人情世故的上官朔同样明白了为什么叫他特地跑一趟。
正事办完,上官朔顺势向萧醉泊未来的枕边人,催饭的成功率奇高的活菩萨吹风:“那成,用得着我再说。安公子中午吃得怎么样,当初在北边,几乎是全军都喜欢的东西。”
“特别棒!”实实在在给到心坎上的东西,带安以墨不吝啬夸奖,“原来是你带的,辛苦啦专门跑一趟。”
难怪大夏天准备这个,也难怪萧醉泊看到后一言难尽的表情。
上官朔不以为意:“多大点事儿。”
上官朔顺嘴提到军中往事,安以墨没有特别回应,不代表把那句话当作耳旁风。他回忆萧醉泊来得那会儿,根本没正眼看过火锅,不解道:“不过我看王爷的兴趣好像不大。”
“确实,”上官朔颔首附议,“而且不止,王爷在军中基本不怎么动吃食。”
安以墨感叹依旧:“真亏他能活到现在啊。”
话粗理不粗。
上官朔陪笑,权当充耳未闻。
安以墨想了想:“王爷今天刚许文岁如出入王府,他就真的没有那么一点点吃多的菜或酒家吗?”
微妙的停顿过去,上官朔从思考中出来:“有。城东那家‘有家酒楼’,王爷偶尔会点那里的菜。”
有家酒楼。
熟悉的酒楼名连带起回忆起相关剧情,安以墨向上官朔投以怪异的回看。
“不能怀疑我多嘴啊。”上官朔极力替澄清,笑容里全是无奈,细听语气里听得出几分惨兮兮,“为了劝王爷吃饭,我和魏武可没少被罚。”
确实,这事在原文里一笔带过,但仗着安以墨翻阅的次数多,属下的这点真心和满溢出来的忠诚,为惨烈结局铺垫的刀子又多了一把。
把他当催饭工具人了可还行。
但是有关这家酒楼的真实性有待考据。
第16章(修)
原文中有关于“有间酒楼”的剧情的确与萧醉泊有不小的关联,但每次去到那里,可没一次是提到去吃饭的。
这事需要追溯到萧醉泊大战得胜被勒令回京时。
安王府内的侍卫大半是旧部及其下属,而“有间酒楼”则是纯粹由萧醉泊在南疆领兵时的直系下属在长安建立的据点。
萧醉泊坐镇之前的南疆可谓是乱成一锅粥,烧杀掠夺屡见不鲜,军中更是散漫无纪。
地方豪强发展到有自己属下的私兵,而后因为资源的缺乏、疫病的困扰等等,有一定规模的豪强不满足于现状,相互达成共识后形成了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
朝廷这才急忙派人过去镇压,任务一推再推,落到了萧醉泊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