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他们就沉淀下来,成为了美国报业集团的读者。
而美国报业集团之前摊子太大的劣势,也可以转变成为优势。
因为,这种故事创作,必然不是每一个都是优秀的。
如果,那些小报社打算进行反击。
但是,他们的覆盖面,却过于小。没有充沛的优秀创作者。
但是,对于美国报业集团来说,他覆盖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人进行了任何一个故事创作,都有可能送到美国报业集团的读者手中。
因为,相比于普通的新闻报道,虚构写作更容易引起不同背景,不同地区人的关心。
如果,这一步能够真正的迈出,美国报业集团就真的站稳了脚跟。
“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做。”越想越觉得激动的布莱尔,立即去工作了。
而道格对于这样的失礼,也没有责怪的意思。
甚至,如果让他选择一群懂礼貌的人,与一群能干活的人,他宁可选能干活的。
当然了,许多时候并非非此即彼。
不过,道格还是更喜欢能够干活的人一些。
事实上,《燃与电》这篇文章,就是由道格起草的。
道格起草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曾经想过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跟风。
但是,他想了一下,就觉得自己想多了。
因为,资本家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家伙。
现在,美国报业集团能够吹嘘内燃机和电力机械。但是,克莱登集团是否真的去做了么?
如果做了,他们说是为了什么?
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多的竞争独守?
如果不做,是找人给他们探路?
总之,这篇文章发了,反倒是会让那些资本家们疑神疑鬼。
哪怕已经在这方面有了投资的资本家,都要好好再想一想了。
而他们想的时候,就是道格超车的时候。
当然了,他的这个做法,也从一个另类的角度,拯救了美国报业集团,这个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横跨了几个州的大型传媒机构。
其实,道格也有些看看这个年代的人,到底会有怎么样的幻想。
就在道格在办公室里畅想的时候,布莱尔觉得自己的腿都要跑断了。
虽然,他已经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传媒公司的总裁,但是他可没有道格要来的“悠闲”。
因为,美国报业集团扩张的太快了。
虽然人手还算充足,但是能用的人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因此,他没有办法像是道格一样,有了一个想法,就让下面的人去执行。
至于执行的过程他不看重,他看中的仅仅只有结果。
而布莱尔这边就不一样了。
不管是现实情况,还是他的认知,都在告诉他只有注重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
但是,他这样下属又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于是,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道格对此也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