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不准出,而且还是鼓励进口的。据她说鸦片战争前,朝廷规定进口大米,一律免税。对洋人运来的大米,实行包运包销。此外还奖励民间出国贩运大米。数量巨大的话,经地方官员查明,还将授予一定的官职。如今虽然没有这么一说,但是朝廷一般还是不允许米麦出境。只允许杂粮和豆类出口。
玉米虽然只能算是杂粮一类。但是最近几年,许多地方遭灾,米价高居不下,这杂粮的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要是主要用玉米的话,只怕这成本太高。
还好,白家是经营粮食的,这样一来成本要低的多。白戎衣考虑后还是决定多用麦麸、豆饼,少用玉米。而其他的:贝壳粉好说,大不了出钱收购一些,海边上不缺这些,而且用量也不大。石粉,有石磨就,骨粉也好说,实在不行,可以用鸡蛋壳代替。最麻烦的还是鱼粉。这东西现在估计可是没处买去。
白戎衣想了想决定那就用爷爷用过的土办法,养蛆。
最后他又想到就算再买到几十只莱克亨,要等到成相当规模估计也要半年以后。这就意味着有半年时间只出不进,这可也是一大笔开销啊。白家有多少家底,他不清楚,但是这不是个好办法。如果长时间只见钱出不见钱进,谁也会急眼的。他可不想高估柳春衣的忍耐力,更不想他的商业梦第一次就中途夭折。所以他决定明天一定再鼓动着她去买些产蛋高的鸡回来。虽然莱克亨可能买不到,但总能买到一些产蛋相对高些的品种吧他还想实在如果买不到,那就多买些浦东鸡好了。它们虽然产蛋一般,但是却是上好的肉鸡。卖鸡也算是个选择。
…………
第二日清晨,当他吞吞吐吐的向柳春衣说出他的意思的时候。女人的一句话让他哑然失笑:“老爷,钱不都在你那里吗?”
原来,老秀才过世的时候。虽然把白记交给柳春衣管,但是却将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而且交待的很清楚,白记米行的帐面上只留两万元。每个月赚的利润,都让账房老尤直接交给儿子存入钱庄。而江湾和老家也一样,收获后的棉花和大米卖出后,也由老尤直接交给儿子。虽然小秀才基本不管事,虽然家里的事平时都是女人在管,但是柳春衣在钱方面能作主的也只有两万块。这还得账房老尤没异议。
白戎衣除了从心底里赞了一声不曾谋面的老秀才真是老谋深算以外,也暗暗为女人叫了一声屈。
不过,对于他来说这就方便多了。回到外咸瓜街的家里,他找到了女人所说的放银票的小箱子。当着女人的面清点了一下银票,结果发现存在源丰润票号上有五万三千六百多大洋。此外,小箱子里还有现洋七百三十二块以及五十多块铜元。
虽然他还没有很真切的能感受到这些钱到底相当于多少购买力,但是看着女人亮晶晶的双眼,他就知道这笔钱绝对是笔大数目,而且绝对大大超出了女人的估计。
不过,这事过后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麻烦,那就是女人看他的眼神有了显著的变化,那分明就是带着电的桃花眼。也是,谁让他对女人完全没有戒心呢,能让女人没有想法吗?
第五章包身契
这天的米号倒是营业了。不过,生意却还是淡的很。
柳春衣知道他要上街去买鸡,于是主动提出要陪他去买。他心里其实很不愿意。为什么?很简单,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虽说她这个不识字的小脚女人不符合他的审美情趣,但是他知道自己意志力一向薄弱,而且对方可是名正言顺的童养媳,尽管还没有圆房。但是他也分明能感觉到她的目光越来越炙热,再烤下去的话,只怕没多久他就糊了。
而且他也知道女人还是对他不放心。别看昨天讲的时候,女人好像被说得五迷三道的。可是一早上,她就说了好几次,让他一开始不要搞得太大。有个一、两百只就差不多了。虽然女人说得小心翼翼的,但是他还是知道女人并不完全相信他昨天说的话。由此可见,女人虽然不识字,但是还是很精明的。
尽管不原意,但他没法拒绝,因为他现在人地两疏。
上海此时卖鸡的店铺叫**鸭行,主要分成南北两市。南市在董家渡,而北市则在十六铺。
他们去的是董家铺。
那里的确是热闹非凡,是鸡鸭的海洋。自去年海大达轮步公司开办“小长江”航线后,因为沿线的海门、南通、扬州诸港均盛产鸡鸭,于是旅客商贩常携带或贩运鸡鸭来上海。每当班轮抵达大达码头,下船的旅客“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情景比比皆是。而且据说如今每日从苏北运来的活鸡鸭都过万只。
柳春衣听了之后没什么反映,但是白戎衣却是脸色大变。
因为既然鸡、鸭能运,那鸡蛋肯定也能运。而且规模也不会小。自己的养鸡场如果办起来了,那将来这蛋的竞争肯定会相当激烈。而商战一旦打起来,最管用的就是价格。当然老实说,他在这方面有信心。他相信现在这个年头没有人能够大量出售成本比他还要低的鸡蛋。但是价格战可是双刃剑,伤人也伤己,就算自己最后能够占领市场,但是利润空间必然大大缩水。此外他还知道商战可不是仅仅是由价格就能决定的了的。他父亲开始办养鸡场的时候,就面临过这样的问题,有些地方的市场,哪怕你的鸡蛋再便宜也打不进去。而现在是清末,得罪不起的势力就更多了。自己想要将来独占上海滩的蛋市,只怕是困难重重。因为这必然要得罪很多人,得罪很多固有的势力。
不过,事情还没做,就打退堂鼓不是他的性格。他想着看来有必要去调查一下上海的鸡蛋市场,看看这潭水有多深。自己昨天计划的是有些莽撞了。当然养鸡场还是要开的,如果万一蛋市里真有惹不起的势力,那就控制规模,赚点小钱算了。
鸡市上的鸡品种倒是不少。大多数人买鸡都是为了直接食用。所以这里的鸡大多数都属于肉鸡一系。虽然这个时代可能还没有肉鸡的说法,这些鸡以浦东鸡为一等,其次为嘉兴、天生港、溧阳、镇江鸡,蚌埠鸡为六等。
高产蛋的鸡有一些,但不多。主要是寿光鸡和芦花鸡。寿光鸡的成长期太慢,不是他这种急性人想要的,芦花鸡虽然比不上莱克亨,但是如果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一年产蛋量也可达到180…200个。所以他决定买了。因为心里有了疙瘩,所以数量上就比他原来的计划要少了一半,买了两百只母鸡,二十只公鸡。这也遂了女人的意。只是鸡店没有这么多数量,好在白记米行并不陌生,鸡店应了明天送货上门。
值得惊喜地是买完之后,他在一家铺面不大的鸡店里竟然发现了澳洲黑。问过老板才知道是一个英国人带到上海来的。本来也只是自己养着自己吃。几年下来不知不觉有了几十只。英国人就要回国了,所以把鸡全卖了。澳洲黑虽然一般年产蛋量只能达到180——190个。但是它的优势是性成熟期早,适应性强。最重要的是它的蛋个头大些,一般八个就有一斤,甚至七个就能有一斤。而芦花鸡的鸡蛋则大多不超过一两。他于是一古脑把店里剩下的五十多只澳洲黑全买下了。
接下来,白戎衣知道他还得面对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招人。
他明白,他在养鸡方面优势有三个:一是品种二是数量三是饲料。品种上,可能别人现在没有主动的意识到,但是将来真的有竞争对手的话,这将成为不了什么优势。因为他买的到,别人自然也能买得到。数量:如今的年代在中国只怕还没有出现养鸡场,大多数应该是单个农户散养。如果养鸡场真的能够按计划建起来,这就是他最大的优势。其三就是饲料了。这应该就是绝对的优势了。只是配料里面的东西其他的别人也都能买到,而且自己必须长期购买,这些也瞒不住有心人。唯一能够打埋伏的大概就只有自己养的蛆了。饲料中加入的这种高蛋白的饲料可是相当关键的。这样一来,雇工的可靠性就必须费一番脑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