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印光法师白语解释 > 第10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十(第1页)

第10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十(第1页)

《护净经》还未检查阅读,等到有空的时候再看。书籍封面的文字,不宜太多,只宜简单明了。字多的应当放在封皮里面,或者在封皮后面另外印一张。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只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

念佛回向,不可忽视。回向即是将信愿从口中说出,然而这种回向只适宜于夜课完毕,或者日中念佛诵经完毕后实行。念佛则应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心中只要具有愿生西方的念头,即是时刻都在回向。如果依照仪轨诵念回向文,当然不能时时刻刻都诵念回向。

诸大乘经,经经皆令诸众生直成佛道。但恨人之不诚心念诵,致不得其全益耳。楞严五卷末,大势至菩萨章,乃净宗最上开示。只此一章,便可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岂有文长之畏哉。君子之学为己,乃念念叩己而自省耳。

很多大乘经,经经都让诸众生直接成就佛道。只可怜的是人们不诚心念诵,致使不能得到佛经的全体利益。《楞严经》第五卷最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净土宗最好的开示。就这一章,便足以与净土四经并称净土五经。哪有经文太长的畏惧呢?君子的学习是为了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心心念念反问自己,自我反省罢了。

梦觉一如,唯功夫到家者方能。但于觉时操持,久之梦中自能无大走作矣。

梦中和醒来都是一样的,这唯有功夫到家的人才能做到。只要在醒着的时候修持,久而久之,梦中自然能够没有大的放逸了。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自去腊至三月下旬,所接四书,及师?(chēn)所持二位与徐君问答,并布匹食物等,足见为法心切,爱我情深。

自从去年腊月到今年三月下旬,所接到的四封书信,以及师?所带来你们二位与徐蔚如的问答,还有布匹食物等,足见为佛法心意真切,爱护我情义至深。

初则企徐君来,次则阅彼所印文钞,目似吃亏,以故迟迟其复耳。去腊之书,实得以友辅仁之义。但以推我过高,令人益加惭赧。

最初是希望徐蔚如来,后来因为阅读他所印的《文钞》,眼睛似乎受损,所以迟迟才回信。去年腊月的书信,实在是得到了朋友仁德的帮助。但因过份的推高抬举我,令人更加的惭愧脸红。

夫人生大伦,其数唯五。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而父生,师教,君食,三者相等。何五伦之中,不列其师。不知师有成我之德者,则属于父。次则诱掖奖劝,以达其材,则属于兄。故孟子谓师也父兄也。次则丽泽互益,如二月互照,二手互援,则属于友(朋从二月,友从二手,古文友作?。又,手也,q系又之变体)。故佛门每谓寻师访友。

人与人的关系最重要的有五类,就是:君臣关系(含上下级及主仆关系)、父子关系(统括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关系、夫妇关系、朋友关系。而父亲生养我,老师教育我,国君给我俸银,三者对我的生养教育之恩同等厚重。为什么在五伦当中,不列入师生关系呢?其实,老师有成就我的恩德,这是属于父子之伦。其次老师的引导、扶持、奖励、劝进,使我通达成材,这是属于兄弟之伦。所以孟子说:“师也,父兄也。”其次,师生之间,知识则教学相长,德业则同行共进,互泽互惠,如同两个月亮互相映照,二只手互相援助,这种关系又属于朋友关系(朋:二个月字。友从二手:古文友作?。又:手义,是又的变体)。所以佛门中每每说寻师访友。

(印光)毫无实德,不敢为人作师。而以友辅仁之心,固自志学以至今日,未尝息念。而人不我谅,不但不加磋磨,或时反见弃舍。

我丝毫没有真实的德行,不敢给人作师父。而依靠朋友辅仁之心,固自从有志于学习(15岁)一直到今天,没有停止这个念头。但是,他人不体察我,不但不对我加以磋磨砥砺、批评指教,有时甚至舍弃我。

汝企吾亲证三昧,又恐有负初衷,致书劝进,不遗余力。吾自束发受书以来,未遇此之益友。感甚愧甚。而死罪四字,乃直臣谏君激其必纳之词。施于师友,殊为失体。

你希望我亲证念佛三昧,又恐怕我有负初心,以致写信劝勉策进,不遗余力。我自从小时候开始读书以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的益友。非常感激和惭愧。而“死罪死罪”四个字,是忠直的臣子谏劝国君,以激励必须要接纳谏言时的用语。用在师友之间,很失体统。

(印光)宿业深重,初生半载,病目六月。号啕哭泣,除食息外,了无一刻止息。其痛苦不知其何如。幸承夙善根力,得见天日,实为万幸。

我宿业深重,刚生下半年,眼睛就病了六个月。号啕哭泣,除了饮食睡眠之外,没有一刻停止。这个痛苦不知如何形容。幸而仰承夙世善根之力,得以见到天日,实在是万幸。

成童受书,由宿业引发,致服韩欧辟佛之毒。继则深自省察,自知惭愧,归命三宝,出家为僧。若非三宝冥垂加被,使我自省。则当今之时,久在阿鼻地狱,受诸剧苦。何能与诸君子指东话西,论自力他力,以期同证真常,诞登觉岸乎哉。

稍长大后开始读书,由于宿业引发,导致服下韩愈、欧阳修辟佛的毒说。接着由于深深的自我反省观察,自知惭愧,归命三宝,出家为僧。如果不是三宝冥垂加被,让我自己反省。那么这个时候,应该长久在阿鼻地狱,受种种剧苦。怎能与诸位君子指东论西,讨论自力他力,以期望同证真常佛性,直登极乐觉岸呢?

其七期已满,三昧未成,一由夙业深重,二由精神衰颓所致。然佛固不见弃于罪人,当承兹行以往生耳。

这个念佛七的日期已经圆满,念佛三昧没有成就,一是由于夙业深重,二是由于精神衰颓所导致。然而阿弥陀佛一定不会舍弃有罪之人,应当凭借念佛的功行求往生净土。

十念记数,不是数息。以其从一至十,同于数息。又以莲宗宝鉴,讹作至百千万,恐受其病,引为证明。目为数息持名,断断不可。欲证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问我所证,方能缵(zuǎn)步。

十念记数,不是数呼息。只是从一到十的数目,相同于数呼息的数目。又因为《莲宗宝鉴·摄心念佛三昧调息法门》中,错误地认作要“从一数至十,从十数至百百数至千万。”恐怕你们受到其误导,所以引出来加以证明。假如将十念记数,认定为数呼息持名念佛,断断不可以。想要证得念佛三昧,自有佛陀祖师所指示的三世不变之法。为何要问我所证如何,才能继承前进。

弥陀经云,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此一日七日,乃是举例之词,不可执定。若是等觉根性,一念即能不乱,何待一日。若是逆恶根性,毕生亦难一心,何况七日。王耕心混上中下根为一例,发而为论,深自矜夸,谓为发前人所未发,实为上违佛祖诚言,下启后进狂妄,令人不胜悲痛哀怜而莫之能止也)。

《阿弥陀经》说:“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这个“一日至七日”,是举例的话,不可固执认定就是一天到七天。如果是等觉的根性,一念就能一心不乱,何必要等到一天。如是五逆十恶的根性,一辈子也难得到一心不乱,何况只是七天。王耕心混同上、中、下根为一律同等,发出的议论,很是自我夸耀,认为是说出前人所未说,实际则是上违佛祖的诚言,下启后人的狂妄,令人不胜悲痛哀怜,而不能够阻止)。

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指心想,是指心是,观想既是作,持诵礼拜岂不是作,举一反三,儒者尚然,况博地凡夫,上窥佛意,何得不依圆顿妙解,而以担板之见推测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